当日回到李家,老太太抱着李清看了又看,随后不停的问李清在山上的生活,过的习不习惯,山上众师兄是否对李清和气,有没有缺乏什么东西,有没有听司马宗师的教导……等等,不一而足。李清耐心的逐一答了。过了很久老太太才算平复下来心情,众人又坐着说话到深夜。
第二日,花解语便又过来伺候李清,身边三、五仆人随身侍奉着。
回来的这几日,李清依旧跟以前一样安闲的很,身边随着花解语和昆仑,还有一两个奴仆,几人偶然会上街往看一看,李清自然是穿的常服,当日下山的时候就把道袍脱掉了,这时候看上往就是一个粉嫩的小娃娃。
大街之上是喜庆的气氛,在旌善坊杨宅,婚礼的筹备早就已经安排妥当,专等大婚之日的到来。洛阳城中很多人涌进旌善坊往杨府看热烈。但还是在府门外面往里张看,间或感叹一下这次杨家筹备婚礼事宜的豪华和宏大。
旌善坊离修文坊不远,李清在花解语等人带领下也往看了热烈。杨家本就是驸马之家,这次的新郎官杨洄的母亲就是长宁公主,中宗之女。没想到杨洄最后也是要娶皇家的公主的。新郎官杨洄的感受是什么李清没有措施探知,但是在李清看来这怕是算近亲结婚了,总之唐朝皇室的婚姻确实有些混乱,李清也没有心思往想这次大婚的新郎新娘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亲疏关系,只当看热烈好了,反正也没有自己什么事。
实在,李家这些日子还是比较忙的。李家经营丝绸、蜀锦之类的布料,在洛阳算是比较出名的商家。这次公主大婚,杨家也要筹备很多的东西,其中布料一项就有杨家的管家专门上门订购了不小的蜀锦、丝绸,作为大婚期间平常的用度。这算是此次婚礼中,李家获得的一杯羹了。虽说李仁济和李瑞在之前都有了筹备,但还是货量不足,李瑞又专门往往蜀地亲身进了一批上好的布料回来。家中众人这些日子倒是忙的团团转了。
这一日,李清正在老太太房中陪着老太太闲聊,李仁济匆匆促从外面进来,看了看李清,随后对老太太说道:
“宫中来人,召二郎往一趟。”
“啊。”老太太这些日子担惊受怕惯了,但听说宫中传召李清,心里还是惊奇,毕竟做为商家与皇家地位千差万别,之前也没有过任何的来往,小小臣民又如何跟皇家有过瓜葛,老太太忙问道:
“来人没有说什么事情吗?”
“没有,只是说公主想见一下二郎。”李仁济道。
“公主?”
皇家现在的公主有多位,谁又认识李清呢?老太太颇为怀疑。
李清在边上听了,想着应当是玉真公主,之前回来的时候玉真公主就让李清有时间往她别馆看看,只是老太太这些日一直惦记着李清,李清没能往玉真公主那里访问。再说这些天咸宜公主大婚,作为长辈的玉真公主估计会比较忙,李清也不便打搅。这时候的宫中来人估计是玉真公主谴来请李清的人。
“可能是玉真公主。”李清说道,看着房里众人困惑的眼神,又道:
“玉真公主跟我算是同一个师父,在山上论辈分是我的师姐。”
老太太放下心来,微喘了一口吻,笑着说:
“本来如此,不知道公主召见你是什么事情?”
“估计不会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往了不就知道了。”李清道。
“往到宫中见了公主不要师姐师姐的喊,被人听到怕是会犯了忌讳。”老太太吩咐道。
“孙儿知道了。虽说按道门规矩我们是师兄弟,但是论年纪玉真公主算是清儿的长辈。”李清说道。李清说道,跟老太太说了声,往往前堂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老太太起身和李仁济也往往前堂,宫中来的人被李仁济安排在前堂暂歇。李清出来看的时候创造是玉真公主的贴身丫鬟七巧,边上还随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宦官,净白无须。
七巧见李清从后堂出来,上前一步跳到李清眼前笑着说:
“小师叔,没想到我会来吧?哈哈。”
七巧待看到老太太和李仁济的时候,忙收了笑脸,上前恭敬的给老太太请了安,老太太忙会了礼,由于不知道七巧到底是什么人,总之是从宫里来的人,老太太也不敢怠慢了。
“老太太折煞奴婢了,公主过来的时候吩咐这次请小师叔过往是私人身份,婢子算是晚辈,应当给您老人家见礼的。”七巧见老太太回礼,忙着说道。
这时候边上的那位太监上前说道:
“小郎君,时候不早了,长公主这时候在宫中等着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发了?”
“小李子,你先出往吧。小师叔等下要收拾些东西。”七巧对那太监说道,语气颇为随便。
实在七巧比那太监还要小上几岁,称呼对方为小李子,看来这位太监在宫中地位也不会甚高了。虽说七巧是玉真这位长公主的贴身丫鬟,若是在宫中有些地位的太监大约七巧还是要礼貌一些,想来眼前这人应当只是一个当值的小太监了。
“是。巧儿小娘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