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地点选在了清虚观后面的一处凉亭之上,依旧在清虚观内,但是地势相对高一些,可以看到流动的山泉、道观不远的龙潭。有清风吹来,清新怡人,气象倒是不算热。
实在李清提议在这里泡茶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在观中的话相对闷热,假如再喝热茶,自己泡茶的效果就浮现不出来,改在清风送爽的凉亭,假如静心品茶的话效果就更加明显一些,这大约算是心理上的一种暗示了。
七巧警惕翼翼的端出来一套青瓷的茶具,一茶壶、四个小小的茶瓯,也就是茶碗了,跟后代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接着又拿出很多工具来,有竹夹、纸囊、罗合、水方、瓢竹、盂、都篮、方巾等等二十几种,一部分是竹子制作的器皿,一些却是金银器。倒是让李清大开眼界。
李清打开其中的一个小小的罐子,揭开来里面是细细的白色的粉末,嗯,应当是盐,李清暗道,很多时候煮茶会在里面放些盐作为调味品的。李清示意把这些拿下往,七巧怀疑的看了看李清,随后撤掉了。除此之外还有煮茶用的各种配料,李清也一并让人撤了下往。
李清的举动让在场的人感到十分惊奇,不知道没有这些东西又如何能煮出好茶来。难道仅仅靠茶叶就可以了?
玉真公主颇为怀疑的问道:
“二郎煮茶真的不需要这些东西吗?”
“不用,我并不是要煮茶。”李清摇了摇头。
玉真公主是颇为惊奇的,在她的印象中,吃茶都是有很多的配料在内,之前从来没有见过谁仅泡茶叶喝的。直接用水煮出来的茶叶能喝吗?更何况李清还说自己不是煮茶。而在边上陪着的四娘和七巧就感到是有些胡闹了,李清刚才的表现看上往完整是一个对煮茶什么都不懂的人,公主竟然会容许李清这样胡闹,倒是惋惜了作为贡茶的蒙顶石花了。
凉亭中间放置着一个矮的案几,李清在案几前跪坐了。玉真公主和其他几人在边上就坐,想看李清是怎样一个泡茶的方法。
李清拿起那套茶具看了一眼,这是一套青瓷,唐朝这时候的瓷器已经发展的比较先进了,越窑的青瓷以“青瓷如玉”著称,釉色青翠,干净素雅,釉光莹润,色泽艳丽。青翠色的瓷器配合绿茶最为合适。瓷青则益茶,反过来,茶色使青瓷茶器愈发深沉蕴藉,茶与器相得益彰。看来玉真公主对吃茶还有很有讲究的。李清问道:
“越窑的青瓷?”
玉真公主点点头,好奇的问道:
“二郎连瓷器也都懂得的么?”
“不同的茶要配合不同的茶具,所以略微懂得一些。这青瓷配绿茶最是合适不过了。”
玉真公主命人焚了香,大约还是把这看成了一个正式的仪式了。
唐朝人吃茶的时候确实有很多的讲究,文人书生喝茶还要净手、焚香,在道门和空门之中更是有一套标准的礼节在内的。同样作为皇家的玉真公主在这方便同样如此,把喝茶当成了一项很重要的生活方法。
李清净了手,拿过来方才四娘拿出的那个方团外形的茶仔细的看了看,手中的蒙顶石花色泽青翠,紧致细嫩,全部是一芽一叶,叶芽整洁,手感光滑,是已经烘焙好的极品茶叶,茶叶的烘焙伎俩十分专业,跟后代的伎俩差不了多少。
李清把茶叶凑到鼻子前面问了问,一股清幽的茶香扑鼻而至,给人一种飘然清新的感到。茶倒是好茶,只是与后代的茶叶的炒的方法有些不同,假如直接冲泡的话还是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李清深吸一口吻,平缓一下自己有些紧张或者说激动的心情,随即把青瓷的茶壶、茶碗放置在眼前的案几上,问道:
“这里有什么样的水?”
“山泉水、井水、湖水。还有昨天从瀑布那里取回来的水。”四娘说道。
“就昨天取回来的水好了。”李清说道。
随后有人往取了水。李清命人把水直接拿往烧开。
“二郎对水有什么请求吗?”玉真公主问答。实在这时候的煮茶对水的请求已经很高了,不同的水煮出来的茶味道确定不一样。
“水为茶之母。泡茶用的水有很多讲究,一般来说,山泉水为上、江河水为中、井水为下。泡茶的水讲究‘轻、清、活、甘、柔’,山泉水一般为软水,最为合适泡茶。……”
李清一边说,一边把方团的蒙顶茶碾开来,放置在边上的纸囊上。一叶一芽的茶叶根根错开,大小几乎完整雷同,均匀的放置在白色纸囊中的石花嫩绿明亮,观之就令人神往。
在玉真公主的眼中,此时的李清侃侃而谈,谈吐慷慨,看上往郑重而又温文尔雅,得体的青色道袍穿在身上,一手捣茶,一手轻抚袍袖,神定气闲,看之清新俊逸。
在李清的请求下,水至三沸,被七巧警惕的用水壶端了上来。烧水的方法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
李清警惕接过,用滚烫的热水烫了茶壶,有把茶壶中的水倒进茶碗,逐一烫过。李清用手摸了摸烫过的茶壶,有些热,水温这时候几近一百度,太烫了,嫩绿的蒙顶茶不能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