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章 洛阳、上元、夜(五)(1/2)

作者:召白
说实话,这首《好了歌》应情应景,近乎口语似的道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人物百态。实在仔细想想,每一句却是警示名言。前一句说的是人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后一句紧接着就是功名利禄如烟云散往,妻子儿女在岁月中消散。

细细品味,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的人世无常、虚幻飘渺的气氛。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照,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简洁而层次丰富的句子具有强烈的沾染力。

实在,这种表现出来的意境跟道家的思想还是有必定的吻合的。那道人在李清身后细品这首诗词,这些年道人身处世外,看惯人世间红尘种种,期间有哀欢离合,生老病逝世、善恶妍媸……今猛然听到李清吟出这首诗,正契合自己保持这么多年的信仰。自己是在多年以后才明确这些,而小小的五六岁的孩童又如何就对这人世看的如此透彻?

“说的好。”

那道人赞道。然后看到吟诗的孩童扭过火来,是一个非常俏丽的小孩子,脸上有些许的惊奇,随后他旁边的那女子转过身来,看到一老一中年两位羽士,没有说话,只是下意识的把小孩子拉到自己身边。

李清听到有人叫好的声音,确实有一点点的惊奇,他只是随口说出来这首诗词,没有想到被身后的人听了往,似乎还明确了其中的意思。回头看是两位羽士,赞美的话是那位老羽士说的。

“当不得道长夸赞。”李清道。

“确实是好诗,可著名字?”老道长问。

“好了歌。”

“好了歌,好了歌,好一个好了歌。好即是了,了即是好。”道家宣传的安静无为、主静往欲、修心得道的道教修炼思想与这首诗暗合。道长略微停顿了一下又问道:

“请问……这是诗词为何人所作?”

在道长心中自然是不信任是李清随口而作的诗词。但谁知道呢,大唐可是盛产“神童”的年代。

“往年有位羽士从我家门前经过,看小子有缘,顺便教会了我这首诗。”被用了无数次的理由依旧是最好的理由,李清没有迟疑就把它搬了出来。

“那位道兄可著名号?”

“当时没有问,我也只是见过一面,但据说是一位游吟道长。”李清道。

“吝悭一面,实在惋惜。那位道兄没有说过其他的?”看来老道长确实好奇。

“不曾说过什么。教会我这首诗后,曾对此诗做了一番解注。惋惜那时候我太小忘记了。”李清说道。

那道人露出惋惜的神情,没有说什么。

“不过我听过别人讲的一个故事,不如说与道长听?”李清看了看那道人,忽然说道。

“哦,不知是什么故事?”老道长问。

“讲的是一位书生,从小聪慧,被无数人赞为神童。这位书生也确实非凡,很小的时候就熟读经史典籍,自夸才富五车,将来定能扬名于世。于是书生更加刻苦的用功读书,苦读冷窗十余年,终于在一次科考中得中状元,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李清声音顿了一下。然后说道:

“扬名于世又怎样?”

“嗯?”老道长楞了下,随即若有所思。

“那位书生得中状元后,跨马夸街,随后官途一路高升,身旁也常缭绕着诗人、名士,自己小时候的理想得以实现。但是……”李清又顿了一顿,道:

“实现了又怎样?”那羽士插话道。

“不错。在后来的数十年,书生功名利禄在手,贤妻美妾,儿女成群,他所想要的一切都已经得到,别人都爱慕书生人生美满。但是……

“美满之后又怎样?”李清和那羽士同时说了出来。

“哈哈哈哈,好一个又怎样。”那羽士大笑道,

“没想到你这个故事倒是解的切。贫道白云子,师承潘师,对道术有些研究。今晚能够见到小友,确是机缘。贫道有个不情之请,不知你是否有兴趣随贫道一起寻仙问道?”

花解语在一旁听着两人对话。之前李清随口吟诵那首诗词的时候,花解语并没有在意,倒是后来两位羽士说诗很好的时候感到吓了一跳。诗词听起来很好懂啊,意思也不难懂,不知道那羽士为什么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再后来李清和老羽士说的话倒是让人怀疑,有些难懂了,不过老道长最后说的一句却是明确了。不是又想拐走我们小郎君吧。

“道长,我家小郎君是不会学你那些道术的。我们老太太是不会批准的。”花解语说的颇为斩钉截铁。

“谢过道长了,小子即便有心问道,但家中祖母却是要坚决反对的。”在那羽士自我先容白云子的时候,李清就已经知道了眼前的人是谁,没想到还碰到了一位名人。司马承祯,上清派宗师,在道教史上是有着极高地位的人物,居然见的第一面就想收自己为徒,呵,难道穿越的人轻易吸引异人的注意?

“观你之心性,颇对贫道的性格,跟我一起修道总不会埋没了你。”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重生1988:我要出人头地 妖族 残剑叩仙路 从穷小子到江湖巅峰 低调做皇帝 炼气3000层之开局收女帝为徒 今天学霸恋爱了吗 穿越之水浒风流 重生之财阀鬼妻 邪御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