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15. 千秋万代(1/2)

作者:庄自在
听完皇帝关于制定三条标准的详细解释,张英脊背上全是冷汗淋漓。

通过第一条,皇帝直接让皇子们从小读书时即与外戚疏远,避免过从甚密,也尽量杜绝将来的党附。而第二条,皇帝暗中使皇子之间嫡庶的分别缩小差异,也间接暗示百姓家中尽量减少庶子的出生。第三条,皇帝把择优地权利完全托付于张英名下,即使有一品大员的庶子想要入学,也得由张英找借口推拒。

张英心中不由暗暗叫苦,然而事关皇子们的教育,乃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也是皇帝对他信任有加。张英踌躇了半晌,终于又在皇帝跟前跪下,慎重提出了一个要求:

“启禀皇上,微臣有个不情之请。”

皇帝好笑地看着愁眉苦脸地张英,问他:

“爱卿,但讲无妨。”

张英戚戚艾艾地回答:

“微臣在老家有一次子,年方八岁。微臣想恳请皇上开恩,准许臣子能入第一官学就读。”

皇帝大笑,托门路果然是无孔不入,后门直接开到皇帝这里来了。

皇帝揣测,张英这个儿子很可能就是张廷玉。小张公子的家教修养极好,个性应该也很不错,倘若大阿哥、小太子能和张廷玉一起做同窗好友,裨益良多。此刻因为地域的限制,而把孩子从老家送到京城他父亲跟前来读书,倒也并不是甚么原则问题。反正学区、地域和教育资源分布的差异,自古皆有。

皇帝便索性卖了个不值钱的人情给心腹大臣:

“张卿,朕之所以把幼童限定为京城人士,乃是因各地方言有异,恐怕年纪幼小言语不通。倘若张卿的小公子没有言语关碍,朕并不会干涉。”

张英连忙叩头谢恩。



皇帝随即又交代张英第三件事情:

“张卿,这第三桩差使尤为要紧,乃是相关百年树人的大事。”

张英审慎地望着皇帝。

皇帝说:

“建造一所新官学,十分容易。然官学究竟教授哪些课业,却是重中之重。”

皇帝把京都国小选取课程的宗旨钦定为:由简至难,循序渐进,兼顾兴趣,撷百家众长。

皇帝把京都国小的课业,暂定为四年制教育。从低阶至中阶,由浅入深,基本课程设置为识字、算学、书法、诗词、经史文章、星相、农识、地理、音乐、航海、体育……

皇帝的原话是:关于蒙童识字的初级课本,可由《三字经》起步入门。

但是,要张英先把《三字经》的内容从头至尾梳理一遍,重新编撰。但凡不合时宜地词句,应当刨除。关于这一点,张英和皇帝之间其实有了一个小小误解,张英以为皇帝是想如“文字”狱大索那时,彻找犯忌讳的词句。然而皇帝的本意却是,想去掉太落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词汇。

(清朝大臣和现代青年的想法,那能一样么?)

关于算学课程:皇帝钦定由南怀仁主讲,课本也要重新编写。

而且皇帝特意指定在算学书里,首先是教授新式的数字书写方法。

(其实皇帝心中还有个计较,回头他想把乘法小九九的口诀也给印到书里去。)

书法课程:适宜由描红开始入门,正楷字打底。(皇帝还顺便提了一下描红纸的样式。)

诗词课程:暂选录唐诗三百首,每三至五日能教会诵读一首,即可。

经史文章:属中阶课程。初入门时当讲《论语》。每日教一句熟语、讲一个小故事,量力而定即可。

星相课程:由钦天监指派专门师傅,以夜观星空、辨别南北方向、辨识云图为主。暂定每月学习一次即可。

农识课程:以每年秋收前后,在皇庄集中学习一个月,身体力行,下乡帮农。

地理课程:先从学习京都地图开始,然后识江流、晓山川,扩展至全国地舆。

音乐课程:先以业余兴趣为主,可选用合适的乐器,学习基本乐理。

航海课程:是地理课程的延续,暂定为毕业前出行教育。学习航海图志,并组织所有学童出海观日、捕鱼,并至江南一游。

体育课程:乃是常设课程。教授师傅可从兵部或者御林军中择优选取。每日晨时一刻跑步操练,午后半个时辰,专门集中训练马术、球类、攀高等等。

皇帝滔滔不绝一口气讲完,末了补充了最要紧一句话。

皇帝钦命,由张英全权负责组织、并联络京中各饱学之士,尽快将京都国小各科用书,全部重新进行编撰。待书籍刊印后先在京都第1国小示范,试行一年。倘若效果甚佳,即付梓勘印,推行至大清全国的各家私塾。”



张英一边听一边速记,对皇帝所讲述的新奇内容,已经叹为观止、目瞪口呆。

张英心里不断惋惜着:唉,如果三子年纪再大一点,就让他也进官学读书了。实在可惜。

皇帝缓了缓,又把刚才的一个话题,对张英重申了一遍:

“张卿,编撰蒙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
末世之天下无魔 神级 易中天中华史:安史之乱 豪门暖婚:老婆大人节操掉了 武魂觉醒 超次元游戏 超级仲裁 洪荒:通天!你徒弟又作死 大道无垠之奇偶平行空间 我欲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