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五十五章 家族起源 二(1/2)

作者:卡麦斯
第三百五十五章家族起源(二)

宪宗刘曙初登皇位,脸上写着大大的懵逼二字。

为什么这么说,刘曙听到圣旨的时候,第一句话喊出来的竟然是“不要害我!”

对于天上掉下来的皇位,刘曙为什么会这么说,原因很简单,他根基不稳!

一般情况下,一国皇储承继皇位之前,就有了广泛的社会舆论,至少要被民众、士大夫阶层刷几波贤明,然后在东宫、詹事府中储备一些心腹属官倚为心腹,朝中几个、几十个重臣、世家大族作为鼎力支持者,如此登基后,方能坐得稳。

可刘曙是谁?

一个二进宫、两次被退货的落魄皇室宗室子,虽然他的故事被世人广为传播,但那是作为笑柄来的,要说刘曙的威望,可以在马里亚纳海沟寻找。

好在仁宗在粉碎宫变之后,还跟众多文臣有过沟通,出于对刘氏一直恩养读书人、要与士大夫共天下以及仁宗皇帝的仁慈,众多文臣坚定的支持了他的决定,但即便如此,刘曙的根基依然不稳。

内部有宗室勋贵妄图篡位,宫变就是这么来的。

帝国北部有西夏、辽国虎视眈眈,西边吐蕃也趁机攻城略地,南边安南、大理也不太平,甚至连大宋一贯的臣属国高丽也在蠢蠢欲动。

各国的秉政者都想趁火打劫,谁让大宋富裕呢,大家都想咬下一块肥肉来。甚至辽国、西夏还非常希望再次与大宋缔结城下之盟,若是能换一个儿皇帝那就是再美不过的事情了。

边关烽火燃起,汴京城中将门却立场摇移,很多功勋宿将都拒绝领兵奔赴前线。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内事不靖,带兵出外有死无生。

有老将军甚至诚恳对刘曙道,“臣不怕辽人凶猛,臣却怕率领儿郎作战时,会被人从背后捅刀子!”

将门的担忧有没有道理?

肯定是有的,远的不说,就说大宋五路征伐西夏,结果一败涂地,到底是国力、军力不济,战士作战不勇猛,还是背后有人掣肘导致?

可要信了这话,刘曙就可以去死了。

这些只是托辞而已,只是京中将门明哲保身、待价而沽的手段,甚至有人提出要求,要刘曙休了结发妻子,立他家女子为后,甚至连刘曙的嫡子也要换一换的要求。

将门就是这么过分!

士大夫阶层还顾忌吃相,有些强势的将门则是连脸都不要了,赤果果的威胁刘曙要共天下。

当然,这也不算是叛变,刘曙很清楚,这是因为自己的筹码小而已。

在如此四面皆敌的情况之下,王琰、王源两兄弟再次站了出来,带兵南征北讨,帮着刘曙平定了内忧外患,甚至十战十捷,打得契丹、西夏不敢南顾,京畿将门在王家兄弟率领的精锐之师面前,直接低头认输。

王琰、王源两兄弟立下泼天功劳,又与刘曙关系密切,是第一被信重之人,所获封赏也极为丰厚,虽然没有被封为异姓王,所得封赏也让天下骇然。

历代以来,齐、鲁都是大国,非有大功只能不能以齐、鲁为号。

王琰被封为齐国公、王源被封为鲁国公,当时两人掌握着半数禁军军权,深的宪宗刘曙信任,被世人称为一门双国公,显赫无比。

王氏兄弟在军事上才能卓越,在朝堂上也很是活跃,与当时的周国丈周候家、保定候史家、三司使薛家并称宪宗四新贵。

评价当时世家明面上的权势,王家两国公,便是大宋开国时的将门如广阳郡王曹家、渤海郡王高家这些开国时的顶级勋贵都不遑多让,如威震雁门的天波府杨家、世代拱卫府州的折家也要在王氏兄弟帐前听用。

因王家、周家、史家、薛家均是出身于金陵应天府,更被人戏称为金陵四大家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