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墙后面,姑娘媳妇们的哭声很压抑。>
邻家婶婶说了村里的情况,死了不止一个人,有两位老人被敌国乱兵在碾盘上生生打死,没有任何理由,可能纯粹看两位老人不顺眼,最后老村长领着人匆匆安葬。>
几位遇害者家人哭的撕心裂肺,众人第一次知晓了什么是国破家亡。>
雨还在下。>
山谷里的小溪变得湍急,窝棚上新搭的芭蕉叶因为雨水滋润没有干枯。>
冯英站在石墙上一言不发,也许受不了痛失亲人的哭声,抬手压低草帽转身走向河滩。>
看了眼芭蕉树下避雨的鸭子白鹅,解开船绳,用力一蹬再跳上离岸的小渔船。>
划船来到崖壁下寻个凹处,停船独自避雨。>
头顶厚重山崖挡住大雨,雨淋不到的地方很干燥,许多水鸟歇脚留下许多白色鸟粪,高处还有野鸽子窝。>
被雨淋湿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动弹的时候感觉很紧。>
风吹过后浑身冰凉,冯英抱着胳膊蹲在干燥的岩石上看雨。>
脑袋里全是水下搏斗画面。>
她不喜欢杀戮,偏偏被逼着去做不喜欢的事。>
至今也想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做坏事,想的越多脑袋越迷茫,就像外面倾盆大雨看不透。>
许久,叹口气,拿出半截鱼干慢慢的啃。>
一只白色水鸟在雨里滑翔,原本想飞进这崖壁凹处避雨,在看见冯英后盘旋一圈放弃这处避风港,渐渐远去直至再也看不见。>
冯英想了很多很多。>
想着那些坏人什么时候离开,想着少了一艘船会不会引起他们的愤怒。>
溺死的尸体用水草缠住暂时不会上浮。>
万一他们发现少了一个人恼羞成怒怎么办。>
想了许久,终于想到个不成熟的办法,伪装风浪太大导致遇难,毕竟这种事在大湖大江很常见,但要留下些痕迹,冯英考虑找个办法伪装成一场意外,省得坏人报复村民。>
想做就做,起身跳上船回山谷,用绳子拖另一艘小渔船离开。>
一下一下的划船,背后山谷避风港越来越远……>
白茫茫的湖面只有雨声,湖面被雨水打得坑坑洼洼。>
也许过了很久。>
隐隐约约仅能看见北山厚重的轮廓。>
并未在湖面发现其它船只,或许全都回渔村躲避风浪了,这样也好,方便伪造渔船遇难沉船。>
仔细观察水流,再看看风向。>
松开船桨,冯英走到船尾跳上邻居家的小渔舟,将两个船桨扔掉。>
用竹棍在船底轻轻一挑,抓住艌船缝的麻纤向上用力一拉,船底立刻像喷泉一样涌水,冯英转身跳回自己的渔船上,静静等待船舱灌满水,再抓住船头向下猛按并翻扣。>
小船上乱七八糟杂物漂浮被风吹得很快远去。>
沉船太沉,不惧风浪浮浮沉沉慢慢飘,预计会被水下暗流卷着带向岸边。>
冯英默默注视船底朝天的沉船,希望他们看见后不会迫害村民。>
看着风浪里忽隐忽现的船底,就像是渔村漂浮不定的未来。>
就在做完一切准备往回走的时候,注意到异常,降水时雨云之间有缝隙,借助短暂的空档看见山坡有很多人。>
雨云被风推着走,一束束肉眼可见的降雨匆匆赶路。>
仔细观察辨认,冯英很确定是敌国那些坏人,以及三个夜里赶路的神秘人。>
他们冒雨走山路,看方向是去往远处不知名山丘。>
那个地方冯英采药打猎时曾经去过,而且还有一座年头很久的石头庙,也不知供奉的是哪位神仙。>
雨云缝隙不断前行,很快又遮住了那些人身影。>
纠结去不去看看的时候,移动很远了的雨云缝隙里又出现很多陌生人。>
“……”>
小小鱼村忽然变得很热闹。>
冯英有种直觉,虽然不知道两伙人是否同一个势力,但肯定是奔着两位神灵所说的龙脉去的,思来想去觉得应该去看看,能阻止就阻止,即便阻止不了也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靠岸后把小船藏起来,带上生锈的铁刀以及竹矛上岸。>
冒雨抄近路爬山,厚厚落叶吸满了雨水特别难走,露在外的泥土到处都是流水。>
刚刚冯英没注意看,山路上出现个特别的身影……>
半山腰。>
将近四十人的队伍披着蓑衣赶路。>
北山很大很高,幸好山路比较平缓,村民上山打猎和采药常年行走,渐渐走出一条坚实山路,不用担心滑倒或者崎岖难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