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章开始,我们将会更多的引用两本古,一本是《黄帝内经》,此为三大上古奇之一,千百年来,人们纷纷为其注解,彼此争论,莫衷一是;另一本是《老子》,同样是流传了几千年,一样的朴树迷离,晦涩难懂。但它们隐藏着大的秘密。
据传,《老子》初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之根本,含地变化之机,蕴神鬼应验之秘;下篇为《德经》,言处事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而《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其理论体系规模之宏大,其思想内容之丰富,可以是无出其右。
可是此二者,哪怕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仍然是一团迷雾,原因何在呢?大概原因有:《老子》之难读,在于人们无法理解何谓“道”,何谓“德”,也无法理解什么叫“一”“二”“三”,更由于其语言之精简,往往一句话便能衍生多种解释,而这些解释甚至背道而驰;《内经》之难懂,是因为人们难以理解“人与自然地关系”、何谓“阴阳”,也无法理解“藏象”为何物,更由于人们往往将其当做为一本医来理解,实为舍本逐末。因此,人们读完《老子》《内经》根本不能体验传之神奇。
另外,人们心中有一个无形的科学体系支撑的理论框架,当《老子》《内经》的理论在这个框架外时便本能的抗拒,而且成见相当深。科学本身也正在发展之中,信奉科学没错,只是世界狭一些,但笃信不移只会故步自封。
想读懂它们,如果不能将走出桎梏,那它们一辈子都是。更莫提,现代人匆匆忙忙根本不能读完,只能束之高阁。更甚至,人们满怀鄙视之心,不屑于去读。殊不知,存在银行里的钱只是一个数字,埋在海底的宝藏有同于无。如果你开始尝试着放空自己,静下心来,那么我教大家一个秘诀:
所谓“大道至简”,《老子》从头至尾都在讲“道”、怎样合乎“道”,因此当一个章节衍生出许多解释时,哪一种解释最为简单,甚至简单到以近乎原文来解释原文时,这往往是最接近正确的答案。还记得“奥卡姆剃刀原理”么,它来自英格兰奥卡姆的一位名叫威廉的哲学家,这个科学方法的原话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它讲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要对它进行解释而不得不作出各种各样的假设,不同的解释需要需要不同的假设,但是记住,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那个需要假设最少的解释往往是最接近真相的解释。
这能很好的帮助你理解《老子》,但这并不是阻碍你读懂的最根本原因,因为你现在看到的版本,并非它最原始的模样,我们会恢复它,而且我相信一定会惊呆所有人,但此事后提。
现在你知道,灵魂就是藏象生命体,那么《内经》也变得更容易理解一些。而且大家切记,现代医学治病是结果,中医治病只是过程,它有一个终极目的,这个目的我们后面会揭晓。
回到正题,那灵魂究竟是什么呢?且先从《内经》着手,它全篇都在论述阴阳,我们也从这里开始。《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阳化气,阴成形”,《阴阳离合论篇》曰“阳予之正,阴为之主”。阴阳是下万物乃至宇宙的终极解读与阐释,古代由阴阳两条鱼组成的阴阳图绝对是世间最伟大的发明,故《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阳者,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世间万物,有阴必有阳,《老子》四十二章中讲“道生一,一生二”,“二”指的是阴阳,阴阳可以泛指世间一切可以互相对立转化的东西,一生二,二又可合二为一。那么世间万物又是什么情况呢?该章又讲“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自然包括人类,也便是,人同样负阴而抱阳。那么阴与阳是什么呢?且看《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曰:阴阳者,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
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故曰: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故有精,地有形,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