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am;nb;紫金山院&am;nb;北战
弥勒教的景教主,山东内部可是很多人恨他入骨,临清那次实际上造成的损失并不大,可却给自信于严密控制的山东治安方脸上抹黑,而且偏偏还是新朝就要建立的前期,在齐王面前丢脸,大大影响将来的前程。<是获得自由却也不尽然,这些人统统的被赶到济南城外的一个庄园之中,有消息灵通的认识倒也是知道点底细。
那庄园是清查司的产业,而且清查司负责外部行动头目江显绰整日里朝着那边跑,可能要把这些人废物利用,做些其他的用途,唯一觉得奇怪的是,清查司这边好像并不是太注意保密。
八月中旬,齐王李孟率军启程,前往在天津设置的大营,在这之前,平南将军马罡已经是进入了杭州,而陕西将军赵能也开始在汉中一带准备进入四川。
让马罡失望的是,河南将军陈六的动作很快,他的先头部队已经是突进到武昌府的边缘,南明在湖广设置的巡抚等各级官吏,武将们纷纷跟着左良玉逃到江西,文官则是留在当地准备投降。
左良玉的队伍在朱仙镇的那次惨败之后,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些兵马了,而是地方上的土豪民团和流民部队的集合体。
这样的部队也就是乌合之众,在胶州营部队从左右两翼并进,给予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左良玉已经是抓不住部队了,手下的部队或者是不听号令,或者是直接散去,但让左良玉绝望的是,齐王有明确的说法,不接受他的投降,对他的处置就是斩首。
当日在开封城附近的兰阳县,左良玉兵马的屠城兽行,彻底的激怒了李孟,这样的禽兽之人,丝毫没有留下来的必要。
南明小朝廷的弘光皇帝下诏退位之后,按照前朝的常理,各地的藩王总有站出来自称正统,即位当皇帝的,可这一次,各地残存的藩王都是失声沉默,有门路的,则是带着细软金银前往山东控制的区域。
要是贪图那一时的名分,山东大军一到,杀头恐怕不会,但乱军之中恐怕难免有个失手之处。
齐王也算是宽宏,那崇祯的继承人朱慈烺也是在监视下每日间正常的生活,每日里去刘宗周那边学习。
胶州营在南京城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就是由官方和民间出银两,建立了紫金山院,刘宗周则是这院的主持人,除却讲授传统的学问之外,还有些传教士和类似于孙和斗三兄弟的角色,去讲授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等格致之学。
这个紫金山院因为有胶州营官方的背景,而且一开始的时候,还有江北地的屯田田庄的后备官吏过来学习,很让人以为是这是新朝国子监之类的地方,进入之后,就会取得功名富贵。
一时间,江南的士子趋之若鹜,结果刘宗周只得和几位有学问的大儒设置了各色的门槛这才算是略微止住了这个势头。
李孟设立的这个院的目的很简单,给那些闲的勋贵子弟和富有的年轻士子一个去处,免得去做些有的没的,给自己造成麻烦。
同时也算是设立这么一个地方,把朱家的子弟圈起来,便于监视,当然,目前的华夏却少后世的那种综合性大学,这个紫金山院的设立也有这个性质,李孟统一天下的过程有条不紊,非常的和平。
地方上没什么破坏,明末的许多所谓名士大儒都是没有因为兵祸消亡,这些人往往脑筋转不过弯了,自诩为是忠臣义子的也是不少,这些人偏偏在地方上也有些影响,乱说话的话也会有麻烦。
设立这样的院,也把这些有学问的人给圈起来,让他们在院里折腾去了,不要在民间造成麻烦。
在五十年之后,紫金山院是整个亚洲最大最强的大学,就连阿拉伯地区和欧洲也有不少人来这里学习,很多世界各地的大学问家都是远渡重洋来到这里研究学问,钻研课题,在很多亚洲国家更是有明文,在紫金山学院学成之后,回国后等于是有功名的候补官吏了,直接可以进入候选。
而且有这个出身的官吏往往升迁的很快,因为进入这个学校是很难的事情,非精英不能。
紫金山院兼容并蓄和自由的风气成为全世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明灯,但也有人讽刺道:紫金山院的自由仅仅是学院的自由,出去之后,一切照旧。
对于这个院,还有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紫金山院其中各个学院之中教授的比例,朱姓特别多,这就是大部分的前朝皇亲子弟大多在其中钻研学问的缘故。
说来倒是有些缘由,自弘治之后,大明的皇帝做皇帝未必如何出色,可干别的却很有成绩,比如说天启的木匠活,正德的多方涉猎,嘉靖的道术炼丹,各地的藩王亲贵被憋在城中不出来,除却自暴自弃的,也有些是整日里研究其他的方面,并且有专精的。
这些人的爱好兴趣在紫金山院,就变成了可以专精的学问,并且愈发的发扬光大,这也是建立的时候所没想到的。
李孟在启程前,收到了清查司在辽镇的探子传来的消息,李孟到达沧州一带的时候,朝鲜那边的消息也从海路上传回。
辽宁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