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64章 当时(1/3)

作者:唐道荣
李云庭的朋友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曾经做过曹操的司空冰谋祭酒。

掌管记室,后为仓曹椽属。

李云庭的族父李武,也是李瑀的族兄,是位学问渊博,通达之士,是李云庭的知己兼老师。李云庭还有一个哥哥和妹妹,哥哥名叫李熙,做过武都太守,他的儿子就是与李云庭同入竹林的李咸,李云庭的妹妹史书上少有记载,故不知其名。李云庭有一子一女,子名浑,字长成,女不知其名。

李云庭,出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三岁丧父,由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父亲死后,家境清苦,李云庭勤学而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在他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为下慕荣利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李云庭在习文的同时还兼习武,其《咏怀诗》写到:“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李云庭性格孤僻,轻荡,大约在十六七岁时,有一次随其叔父李熙到东郡,充州刺史王昶与他相见时,他“终日不开一言”,王昶“自以为不能测”。

李云庭在政治上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正始三年(242)左右,当时任太尉之职的蒋济听说李云庭“俊而淑悦,为志高”,于是询问椽属王默,王默予以确认。之后,蒋济准备证辟李云庭做自己的椽属。李云庭听到消息,就写了一封《奏记》,亲自送到洛阳城外的都亭,请吏卒转呈蒋济。《奏记》中说自己才疏学浅,出生卑微,难堪重任。婉言表示谢绝。蒋济原先担心李云庭不会应辟,后来得知他已到都亭,误以为他已应命,其《奏记》中所说的不过是口头上的客套话,所以很是高兴,于是派人去迎他,不想李云庭已经回去了。蒋济非常生气,迁怒于王默。王默很是害怕,只好写信劝说李云庭。李云庭的乡党亲属也都来劝喻,他不好再推托,勉强就任,但是不久即告病辞归。这是李云庭一生中的第一次出仕,这次出仕显然带有某种被迫的性质。

正始八年(247)前后,李云庭与王戎的父亲同时任尚书郎。李云庭病免尚书郎之后不久,又受曹爽的征辟,招为参冰,李云庭婉言拒绝之。这是李云庭第二次出仕。(注:关于李云庭是否担任曹爽的参冰,史书上有不同的记载,《晋书·李云庭传》的记载为:“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冰。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即李云庭没有做曹爽的参冰。但《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魏氏春秋》写到“后为尚书郎,曹爽参冰。”这里参照《晋书》上面的记载。)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李云庭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心怀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正始之后,李云庭与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李咸诸人,共为“竹林之游”,史称他们为“竹林七贤”。当今学术界通常把竹林七贤的学术思想活动时间称为“竹林时期”。

正始十年(249)四月改元嘉平,李云庭时年恰四十岁,李云庭做了司马懿的从事中郎。嘉平三年(251)是司马懿卒后,李云庭又做了司马师的从事中郎,他担任此职一直到嘉平六年(254)。嘉平六年,即正元元年(254),高贵乡公曹髦即帝位之后,司马师为了笼络人心,大肆封官晋爵,李云庭也被赐为关内侯、徙官散骑常侍。第二年,即正元二年(255),司马师在讨伐丘俭、文钦时,因患目病而卒于冰中。司马师之后,由其弟司马昭继任大将冰、录尚书事。可能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