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传播罪证的人,根本就找不到踪影,就算找到了也弄不明白他们的来路,全都是些莫名其妙出现的人,他们打不过,跑不赢,根本抓不到活口,抓到了也无法将罪名按在萧致远头上。
这让东凌皇气愤至极,明明知道这件事就是萧致远在背后主导的,可偏偏,偏偏萧致远这只狐狸将自己从这件事中摘得干干净净,他想要抓住他的把柄,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怒极之下的东凌皇不是没想过杀人灭口的,可想归想,却无法实施。
一是,他没有杀萧致远的理由,没有罪证去定萧致远的罪;二是,他不能杀功臣,不能杀兄弟,不能落个暴君的名声;三是,萧致远整日待在萧王府里,而萧王府跟个铁桶样,根本就进不了,就算暗杀也无法实施,更别说明晃晃地闯进萧王府了!
所以,不管东凌皇多气愤,多不平,也只有按耐住性子,等着密探们的消息。
可他手下的密探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更多的蛛丝马迹来证明这件事和萧致远有关,更别说查出萧致远参与了此事的证据。
他拿萧致远根本没法。
眼见这东凌上下都要乱成一锅粥,局势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东凌皇为了朝堂的安稳,不得不退了一步。
先是严惩工部尚书等一众人后,然后东凌皇下令让大理寺开始审理之前关押的武将,真要是犯了大事的便严惩不贷,若是不足以关押的,都以证据不足放了。
说白了,就是暗示大理寺,将萧致远手下的人给放了。
从抓人到放人,前前后后不到十天的时间,可对那些关在大牢里的士兵和他们的家人来说,这十天,每一天都是煎熬,每天都是惶恐的,他们都以为这次肯定死定了,东凌皇明显就是要致他们于死地,可没想到居然无罪释放而来。
出狱后,这些人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一个个对萧致远感激涕零,他们没想到萧王居然会为了他们做到这个地步,不惜和满朝的大臣为敌,越发坚定紧跟萧致远步伐的决心。
关键时刻,萧王没有抛弃他们,他们当然也不会离萧王远去。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都是相互的,以心换心。尤其是这些战场上的汉子们,将义气看得格外重。
这些武将在军中都是有官职的,既然确定了他们没有罪,自然要官复原职的。虽然东凌皇很不乐意,可这个时候,却由不得他。眼下已经不能再出任何乱子了,为了稳住萧致远,皇上只得默许他们回到军中,随大军前往前线。
前线战事吃紧,京中局面刚刚稳定下来,东凌皇便下命让鬼将军带领着四十万大军前往边境,抵抗北冥的大军。
为激励众将士,东凌皇甚至亲自去城外为大军践行,预祝他们凯旋而归。
大军已经出发,外患暂时可以放到一边,东凌皇也喘了口气,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内乱,处理萧致远那事所造成的恶劣影响。
东凌的舆论方向,在皇上及一众有心人的引导下,开始慢慢由讨伐工部郎中变为谈论东凌和北冥的战事,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人们似乎都忘了之前的事,开始担忧战争。
百姓自古以来,就擅长忘记。
其实,他们也不想忘记,可不忘记,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记住,永远地记住吗?
他们声讨着,抗拒着,议论着,可有什么用呢?皇上能下令严惩那些作恶者,他们就无法去猜测着背后的水有多深,天有多黑……一旦恶意揣测君心,揣测上位者的阴暗面,就是编造谣言,捏造事实,故意抹黑朝廷……那可是杀头的大罪!
哪怕人人都有满腔热血,可谁愿意为了这一腔热血,舍弃自己的生命呢?
所以,无需东凌皇特意去镇压,百姓们已经慢慢地“选择性”忘记。
只是,百姓好控制,萧致远却不是个容易对付的人。要想从此高枕无忧,东凌皇就必须得把那些罪证拿回来,毁掉,只是……
他没办法拿到。
所以,当东凌皇每每想到,他被萧致远威胁还束手无策只是,他就像吃了一只苍蝇一样恶心,心里竟暗暗怨恨起勾魂殿惹是生非,多管闲事起来。
“朕就不信,没办法治得了你!”东凌皇重重一拍桌子,眼中闪着冰冷冰冷的寒光……
成功反击,逼得东凌一退再退,青羽和赤羽都很高兴,可高兴之余又忍不住担心起来:“皇上吃了这么大的亏,怕是不会就此罢休。”
赤羽点头:“我们手上这些罪证,不仅仅是让皇上害怕,那些个大臣也不是每天都睡不好觉吗?”他们逼急了,怕是会联合起来,铤而走险。
“这些东西,我们必须尽快像个妥善的办法处理掉,不然那迟早会出事的。”青羽沉着一张脸,眼中的担忧不言而喻。
俗话说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些个人要是逼急了,指不定赶出多么疯狂的事。
萧致远在一旁默默地听着,等两人都停下来后,才慢悠悠地开口道:“烧了!”
“啊?”青羽一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