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让这场战争闻名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东凌士兵宛如自杀式的战斗方式!
根据慕语七读的史书记载来看,当年东凌和匈奴的那场战争,东凌当时还没现在这般强盛,派出的兵马仅有一万,而匈奴的人马却足足五万之多,可想而知,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不公平,就注定了会战败的战事。
没有人愿意被派上战场,没有人会傻到去送死,最后还是当时的雷震将军,也就是现在的秦国公的亲自统领下,以命相搏,以血还血,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之下,才取得了胜利。
匈奴一直都是东凌的隐患,他们盘踞在东凌的边境外,在几百年前,他们还只是茹毛饮血,不懂语言,蓝眼黄发,活得如同野兽一般的怪人。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慢慢懂得了应该如何种植粮食,圈养牛羊,随后建立王朝,加上匈奴人生来便高大威猛,五官极为深邃,宛若厉鬼,在战场中又以不要命的打法闻名,侵犯了不少周边的小国,甚至是完全吞噬掉。
但匈奴,一直都不敢对东凌下手,他们一边对东凌优渥宽广的土地虎视眈眈,一边又惧怕着东凌这个庞然大物,一直都不敢侵犯东凌。
可在二十年前,匈奴蓄积够了军事力量,突然对东凌动手,东凌毫无防备,加上匈奴人生来便骁勇善战,行军作战对他们而言,是天生就会的本领,融入了血液中,在匈奴,连女子都会骑马。
也正是因为东凌每个士兵,都很清楚匈奴的悍勇,所以在东凌士兵知道他们要面对的敌人是匈奴之后,纷纷抗拒,不愿前往。
在匈奴一再侵犯东凌边界,在东凌的城池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堆积了民怨日复一日地加重,最后刚刚登基的东凌皇,无可奈何后,只好征召新兵,而这些新兵,不是一般人。
他们要么是即将被问斩的死刑囚犯,要么就是与四皇子有利益来往的人,而带病者,是秦国公,一直和太子交好的秦国公。
最后,这些人在秦国公的带领下,强行被送往了边关。
谁都知道这场战役,是东凌皇在借此机会斩草除根,除去前太子的心腹,借此让自己名正言顺一点。
当年,东凌皇还是皇子时,并不是太子,而只是一个皇子,可在先皇病重之时,前太子在外办事,赶回来的途中,不幸遭遇“山匪”,掉落悬崖,尸骨无存。
所以,东凌皇这皇位来的,并不怎么光明,多多少少有些逼宫之嫌,可先皇去了,太子没了,东凌皇又手握大权,朝臣们不得不拥立他为新皇。
可惜,就是这么一场明眼人一看就是有去无回的战役,却在秦国公的带领下,完胜了!
只是,代价也非常巨大。
当时秦国公回京时,只剩了一口气,而后在数十位的太医联手救治了近一个月后,才从昏迷中苏醒过来,这么大的功勋,东凌皇当众就给秦国公封了爵位,也同时,不放心地拿走了秦国公的兵符。
一个能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么强劲的对手,还能大胜仗的元
帅,对于东凌皇而言,本该是件高兴的事,可因为秦国公是众人皆知的四皇子党,东凌皇是怎么都高兴不起来的。
秦国公倒也洒脱,兵符说交就交了,也因此保住了秦国公府这数十年来的太平。
而这次,掳走秦国公的人,正是匈奴人!
当初,他们都将这件事往西楚那边想,以为是西楚对秦国公下的手,眼下看来却并非如此,或者说,并非完全如此,事情在即将水落石出时,却又轻易地将人的思路引向另外一条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件事的严重性,让慕语七都着实惊了一下,当年匈奴之战,匈奴损失惨重,匈奴人本就不多,却子啊那场战役中死了近四万人,在这场战役后,匈奴对东凌俯首称臣,送上降书,双方签订了休战协议。
自此,匈奴一族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现如今,秦国公被掳走,匈奴是想干什么?再次发动战争吗?还是有别的目的?
慕语七不知道,只是隐隐觉得匈奴此番会有大动作,思及此,抬头对秦安翎道:“秦国公现在被安置在府上,还是别的地方?”
秦安翎摇头:“家父怕突然回府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没有住在府上,而是被安置在城外。”对外宣称云游四方的人,毫无征兆地回来了,这要是被东凌皇知道了,免不了会被招去询问一番。
可爹眼下的情形,别说是见东凌皇了,连下床走路都是问题……又哪能去见东凌皇,哪能让外面知道这些事?
慕语七一眼就看出了秦安翎的不自在,随即问道:“秦国公可是身体有恙?需要我前去看看吗?”看秦安翎刚才的担忧,便知秦国公现在的状况肯定不好……
秦安翎心中一喜,转念又想到萧王离开时叮嘱的,终究还是摇了摇头,道:“家父身体还好,不劳王妃费心了。”
慕语七不再多问,只是看着秦安翎微微一笑,道:“那少将军有需要我帮忙时,便让人到王府来找我。”
她岂会没有看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