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一十八章:抢购潮(1/4)

作者:实在闲得疼
这是事实,此时还没有进行工资改革,没有事业编跟企业编的巨大差距。

中国老师的工资太低了,跟普通工人差不离。

三水市还好些,八八年一个工龄二十年的中学老师都拿不足一百五十块,全国平均工资应该是一百块差不多。

看来安俊祥已经了解到三水市的平均收入,他就是觉得大陆的人工便宜得令人发指,才决定投资法兰厂。

他的计划不是独资,而是准备采购设备来合资。

买几台空气锤、几台数控车床、十几台普通车床,就可以合资开办一家拥有一百多工人的法兰加工厂。

他有不少同事退役后在政府部门工作,做生意、做工程的不少,他有路子销售法兰。

以后这个合资法兰厂的主要业务就是给台湾的企业加工英标、美标法兰,这个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节约的工资就是利润。

这个行业有个好处,交货周期长,绝大多数法兰都有标准,用不着设计图纸,有现成的图纸和参数。

用于大工程的法兰在工程图纸敲定后就可以统计出规格和数量,而往往一个大工程的周期都是一两年甚至于更多。

台湾用户在大陆订货完全来得及。

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只要质量符合标准,价格低,就不愁没有订单。

黄瀚也懂这玩意儿,因为原本轨迹的三水市就有三家台湾人投资的法兰厂,三水市的个体法兰厂也很多。

安俊祥提前五六年在三水市办一家法兰厂,再有黄瀚帮忙决策,没有一丝失败的可能性。

但是这一行不存在暴利,其实是赚辛苦钱,早期利润蛮大,那是因为有台湾工人、大陆工人之间的巨大工资差可以赚。

锻造车间的工人苦的很,这样的工种在发达国家包括台湾地区都是高薪。

而中国锻工的工资拿其他工种相比较仅仅是多了几项补助费而已,还有个享受提前五年退休的好处。

用大陆工人能够节约的成本,减去多出的运费和台湾方面的关税,还能保持很高的价差。

这就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时,太多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企业往大陆转移的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大陆拥有大量纪律性一流,不怕苦、不怕累、有责任心的劳动力。

八十年代末的人都倾向于办厂,少有人知道还可以办学。

出国热方兴未艾,最热的国家是以美国、澳大利亚为首的一些英语国家,需要恶补英语的中国青年何其多也。

邱老师的儿子和儿媳都是教授英语的专业人才,为什么不考虑私人办学?

当下的国内没听说过有私人办学。

《中国合伙人》的原型在八十年代末就是因为私自办学,影响了教学秩序被处分。

一直到九三年,人家才办起了针对出国热诞生,以出国考试培训、口语、基础英语培训等等为主的学校。

人家创业有难度,不表示能够难得住黄瀚。

黄道舟已经成功创办了“全力职中”呢,为什么不可以分设一个以出国考试培训、口语、基础英语培训为重点内容的班级?

这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班级请外教有何不可?

外教的工资当然要跟国际接轨,要不然以国内教师四十美金一个月的工资水平,去哪儿请人?

先办个班看效果,也顺带着检验邱老师儿子和媳妇的教学水平。

只要这夫妻俩水平达到中上,有黄瀚出资再有黄瀚指点方向,发展成为一所专业学校大有可能。

黄瀚解释道:“‘全力职中’我家能够说了算,完全可以办英语班,可以出两千美金月薪请他们夫妻俩来教学。”

“这怎么可能?大陆的学校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