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这种胸怀只有当年的秦孝公嬴渠梁才有。
当年的魏国联合五国意欲瓜分秦国,而秦国经历了四代乱政和秦景公身死之事,国力大不如前,和秦穆公当年并国十二的西戎霸主不可同日而语。
商鞅对秦孝公提出了建议,就是舍弃关东之地送予魏国,也就是魏惠王嘴中的河西之地,换取缓冲机会,当时的老世族的封地都在关东,可以说秦国敢战之风就是因为老世族想要守住他们的封地。
如果舍弃了关东,无疑是寒了老世族的心,可若是不舍弃,秦国和如日中天的魏国并没有一战之力。
最后出于对商鞅的信任,秦孝公痛下决心,舍弃关东。
可是商鞅的强国之法,取消世袭的公爵制度,这制度也是秦朝灭亡之后,在没有人去复兴秦国的原因。
想想当初的秦国一穷二白,但仍能和魏国死战,可是等到了秦朝的时候,没有一个秦人说出为秦国再战的原因。
究其根本,是百里奚执政和商鞅执政的区别。
一者用人心教化百姓,一者用功利诱导百姓。这和现今的社会有太多太多相似之处了,令人不寒而栗,不敢继续细想下去。
现在的陶邑之地可是天下膏腴之地,就连关中也无法比较的富裕地方,齐国竟然说舍弃就舍弃了,这是另白起感到惊奇的地方。
田单能说服齐王舍弃陶郡,这种魄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可是白起不知道的是,田单说服的不是田法章,而是他的儿子田建,来自后世的田建有敏锐的观察力,他清晰的知道战争之本是什么。
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敌人有生力量的损灭。
不错,这就是白起歼灭战的核心思想。
只要白起的秦**队覆灭在陶郡,到时候齐国携大胜之威,威压魏国,逼魏国吐出先前攻占的陶郡土地,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手里有枪,一切都好说话!
“这不是好事吗?”秦军将领道。
“好事?”白起一声冷笑,将剑鞘中的剑瞬间抽出,指着旁边的地图说道:“一旦齐国舍弃南北城邑,那么我秦国无法分兵攻占,韩国兵弱不可能于魏国争夺,这些城邑是为魏国准备的。
魏王得到这些膏腴之地,还会与我秦国相争吗?“
秦军将领顿时哑言。
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如此大的便宜,魏王圉可谓是大占便宜。
可是不管魏王圉满足胃口与否,魏国肯定不会卖力出兵。
一者,陶邑易守难攻,费劲心力攻下陶邑不仅损兵折将,而且到时候万一攻不下呢?还不如拿着这些城邑安安稳稳过自己的日子。
二者,现在虽说讨伐齐国,已经大大得罪了齐国,可是若是现在退兵也能来得及,不至于让齐国生恨,到时候和秦国联手收拾魏国。
毕竟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的不止一两次了,齐宣王时候差点灭亡燕国,当时的六国基本都参战了,可是燕国只恨齐国。
五国伐齐,齐国只恨燕国。
齐国和燕国都曾联合另外的国家死整对面,反正谁也别安宁。
若是将齐国不能再次打灭,到时候魏国就有劲受了。
魏国的地理位置是在齐国和秦国的中间,一旦两国相约伐魏,魏国腹背受敌,能抵挡得了吗?
“这是阳谋,不可阻挡的阳谋。吴起曾说:奇正相合,可以制天下。可是只有阳谋才是令人防不胜防的存在。”白起感慨道。
世间上,有许许多多的谋划,有阴谋也有阳谋,阴谋只要警觉就可以避免,可是阳谋想要躲也躲不了。
比如说现在齐国设下的阳谋,撤离陶郡南北城邑,秦国若想阻挡魏军驻扎,这无疑是得罪了魏国,可若是不阻挡,魏国战心顿失,秦魏联军形同虚设。
“将军那现在该怎么办?”秦军将领担心道。若是真的如此,凭借秦国区区的八万军队,想要攻破齐国十五万大军驻扎的陶邑,简直是痴人说梦。
以少胜多的战争从来不是统帅该考虑的,唯有逼到绝境才可以这样做,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出色、合格的统帅。
真正的统帅考虑的是用堂堂大势,如同钱塘浪潮,不可阻挡的威力来覆灭敌军。
“回书王上,令派军队加兵于魏国边境,营造我秦国意欲攻打魏国的氛围。”白起眼睛渐渐眯起,两道剑眉向下勾拉了些许。
“这?”秦军将领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加兵于魏国边境,这是什么打法?
“不错,加兵于魏国边境。”白起嘴角渐渐浮起一丝冷笑,他用手轻轻的抚摸了手中剑的剑刃,冰冷的触感让他更加清醒,他很明白自己正在说什么。
加兵在魏国边境,看似昏庸的做法,可能逼反魏国的做法,可却大有深意。
现在的魏国对于秦国早已经胆寒,对于秦国的威逼他们只有苦苦承受。
而且秦国也只是加兵于秦魏边境,以示自己对魏国行为的不满,这不同于直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