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3章 黎利的想法(1/2)

作者:曾灵
这黎利确实是接到王九的知会前来军营。

自从明月酣在安南扎根之时,如今在南京的指挥佥事陈侍郎便开始与安南本地的豪绅发展关系,如交阯中部的阮氏家族阮景真,交阯中部的黎氏家族黎利。

王九曾与黎利见过面,对黎利此人评价甚高;而黎利亦为如此,同时,这黎利对张辅为人甚是钦佩。

当王九知会黎利前来时,这黎利得知急切赶来,且将如今叛军的部署等倾盘相告予张辅。

王九在向张辅推荐黎利时,曾极力推崇黎利之为人。待得张辅见到黎利之时,这黎利谈吐之间,儒雅异常,思路清晰,对时局的判断亦是相当到位,对其亦心生好感。

在黎利看来,这叛军陈季扩是秋后的蚂蚱,亦是长不了;并且这陈季扩,与那些匪类亦无区别,最后遭殃的仍是安南的百姓。同时,永乐帝朱棣曾授予陈季扩的交阯布政使之职,但这陈季扩仍不愿接受,这让黎利甚是失望……

在黎利看来,若需为交阯百姓谋福祉,首先在于大明帝国应改变对对安南这块领土的定位。

而大明帝国错误地将之视为传统意义上在乱世中短暂脱离中原统治后又收复的故土,而非一个已经脱离中华体系四百年之久,并独立发展出一套自己的政体、文字乃至文化,比起内地更近似云贵的边陲之地。这一定位上的失误,最终导致经略安南时一系列的举措失当。

所以大明帝国必须予如今的交阯相对独立的自主权!

而将这交阯管理民生、政务的头头让予交阯,正是恰如其分。

而大明帝国对交阯急剧的郡县化并未带来预想中的管理效能,反而可能忽视了本地土豪的利益。张辅收复安南时,共获得十五府,四十七州,二百零八县。永乐帝随后效仿内地省份在安南建立三司衙门在内的一整套官僚体系,实行完全的郡县化统治,并在当地实施科举,选拔和拉拢安南本地知识分子。

平心而论,大明拉拢安南士人的努力算是成功的。

在如今安南起义此起彼伏中,不少安南儒生出身的文官依然选择忠诚于大明。

但如此庞大的官僚体系,所需的人手是当时的大明难以填充的。为此不得不大量选用两广等地原本不胜任的官员填补相应空缺,其结果就如巡按黄宗载所言“郡县官多两广、云南举贡,未历国学,遂授远方,牧民者不知抚字,理刑者不明律意,若俟九年黜陟,废弛益多”。

即使如此,人手依然不够,不得不大量任用本地土官在县一级承担治安、行政职能。而这黎氏一族的族长黎利,身为蓝山地区数一数二的豪族,却仅能担任一个毫无地位可言的九品巡检!

黎利的失望可想而知。

安南的社会形态并非完全类同宋以后的中国,社会阶层的主体是寒门士人。安南依然有大量传统意义上的“土豪”存在,如黎利便是如此,这批人未能很好地融合进效仿内地的三司行政体系。

而如今的王嗣陈天平已告诫过王九,并且王九亦深以为然。而拉拢黎利或者说向黎利示好,这正是王九所迈出的第一步。

时至夜半,中军帐内,灯火通明。

帐内侧旁,一个仿真的沙盘模型,两处悬崖峭壁,正中为蓝色的出海口,摆了密集的唯妙唯俏的密集小船……这便是如今神投海叛军的阵势。

依黎利所言,如今叛军有大、中型船只共计四百余艘,而张辅军所有仅为千余艘小船,大、中型船只均无。假若在神投海与叛军开战,实在不利。军中将领对黎利所言将信将疑,正待王九率队前往查探的结果。

当锦衣卫的那些能工巧匠将沙盘阵势依黎利所言,一字摆开时……这黎利看着精致的沙盘,实在是愣了半晌:这些王九所率的锦衣卫们实在是太过专业。而黎利用屁股便知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