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章 武道之三境界(1/2)

作者:曾灵
当王九将这三层境界告诉郑和后,郑和犹如醍醐灌顶!郑和确实缺少名师提点。王九言罢,那郑和原本与王九相对而坐,他马上离席要下拜。

这下却吓到了王九。王九马上起身拦住了郑和。

王九笑道:“郑大哥,看得出来,这些告诉你亦无妨。看得出来,你亦为重情义之人,我们亦相谈投机,不若我们结拜为异姓兄弟罢?”

郑和大喜,连连答应。

王九摆香案,点燃三根香;两人歃血为盟。拜天,拜地,两人互拜。如今为永乐三年,郑和为洪武四年生,现年三十六岁;王九为洪武十六年生,现年二十四岁,两人相差十二岁。郑和为兄,王九为弟。

两人相对而坐,干了一杯酒,两人相视而哈哈大笑……

女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不可没有闺蜜;男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可没有朋友、兄弟。男人之间,肝胆相照,“士为知己者死”,却是道尽其中之义!

王九谈及武学三境界,是其父剑神王泊所总结而得。在王泊所悟,他认为武道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第三境。

王泊所述,与老祖宗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三境,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泊所述,是对武学之道之述。而武学之道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追求,经历了失落与彷徨,最终凭借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之意志方可成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指武道入门之前,心中茫然若失,不知从何着手。武学之道,千头万绪,门派、类别浩如烟海,彷徨、痛苦与渴求,用“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来形容,确实相当贴切!

不执着,则无所成就。既然已入门,注定要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所以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在探究武学之道的路途之中,执着、悲愤、孤苦的心境,实非常人所能理解!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与渴求……而武林大多数人便在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勤为径,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在攀上顶峰,并非普通人可以做得到。那种灵犀一点,参透真谛的大智慧、大喜悦,也只有少数人方可在漫长的努力求索后,才可能突然顿悟。一切的一切忽然间全部豁然开朗,以往在追寻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苦楚,在一瞬间都得到了千百倍的补偿……

此即为武学三境。

郑和以前从未听过对武学有如此精辟的叙述,隐隐间,他似乎可寻找到自己的武学方向。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九告诉他,不是何任武功都是可以学的,杂而不精,是谓武道大忌;而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

比如,有些人,原本非肌肉男,非要学横炼之功;某些人,一身的力气,却去学腾挪弄巧之功;某些人原本便是不拘一格之人,却一板一眼地练习招式……

如此这般,再努力,方向错了,那便是距离目标反而更远!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将那师傅喻为伯乐,习武之才喻为千里马,可想而知,许多“千里马”已被自废武功!

郑和瞬间明白了许多。他忽然觉得这王九为他打开了武道的另一扇门,虽然王九没有教他一招一式,但这种指点,足以影响他以后的武道之路。唯独遗憾的是,如今他已三十多,如果早些认识这王九,估计自己武学方面应有另一番天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