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92章:乱世用重典(3/5)

作者:碧海思云
睹李智云等人被生生斩首的赵慈景,自然理解李渊和李建成的心情,并会意道:“微臣保证一人不未失。”

“去吧。”

“喏。”赵慈景行了一礼,匆匆忙忙的离开了大殿。

李渊揉了揉眉心,叹息道:“双方内斗,死伤的全是我军将士,具体损失多少还不明确,但不管损失多少,我们都要分出一部分兵力监管全城,一一清查叛乱之兵,以免他们为祸百姓、勾结叛军,而叛军却不会给我们时间。朕有点担心兵力不足,无从守御周长数十里襄阳,大家都说说吧,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刘文静出列道:“圣上,微臣也有两个应急之法。”

李渊大喜:“刘相国请说。”

“微臣的办法并无新颖之处。”刘文静自我点评之后,又继续说道:“叛军攻来,城内百姓本就人心惶惶,现在又发生了这一场叛乱,百姓们对城内军队信心全无,一旦战事陷入僵持,百姓估计会想尽一切办法离开襄阳,到乡下投奔亲戚,将给朝廷和军队带来极大压力,与此同时,叛军与城内的人也会因此取得联络,然后借百姓发生骚乱,来一个里应外合。以微臣之见,应该加派最精锐的兵力上城,以挫叛军锐气。”

“最精锐的兵力?”最精锐的兵力,自然是李渊的三万元从禁军,可他没想过让这支军队去守城,因为这是保护的他军队,不太愿意拿出去。

“圣上,微臣没有料错的话,叛军应该没有带大型攻城武器,所以襄阳城本身的安全问题不大,但叛军兵临帝都城下,会影响军民士气,会动摇军民对我大唐王朝的信心,百姓以为我们连叛军都打不过,要是隋军来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挫其锐气,以定军民心之心。”

“也罢,朕就让元从禁军上城。”李渊终于松口了。

“第二个办法是招募襄阳青壮协助守城。”刘文静说道:“襄阳高大厚重,叛军打不进来,对这些不经战阵青壮的影响并不大,一两天后,他们就会安下心来,成为我们的预备役,要是某一天与隋军发生攻防战,这些人的战力和意志远比现在高,能够在守城战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能消耗叛军的精力和锐气,为精锐之师打下获胜的基础。”

李渊笑道:“相国的意思是借叛军练兵、练胆魄?”

“正是如此。”

“此法不错,准奏。”

议完此事,大唐君臣一边等候叛乱的消息,一边商议各种问题,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比如说吐蕃一事,经过近半个时辰激烈的争辩,绝大多数人都倾向与吐蕃结盟,这些人认为即便没有吐蕃参与隋唐之战,即便吐蕃没有为祸河湟地区,隋唐之战也会发生,唐朝也会遭到隋军残酷攻击,既如此,为何要把一个拥兵十几万的盟友拒之门外呢?多几分胜算难道不好吗?

随着辩论的进行,李建成孤掌难鸣,许多原先站在他这边的臣子也选择了默不作声。最后,李渊决定和吐蕃结盟,让吐蕃大相率兵入境作战,战争结束以后,公主和千名老师跟着吐蕃军一起前去吐蕃,那和亲公主则是寡居在家的裴寂儿媳临海公主。

“启奏圣上。”这时,外面传来宦官的声音:“武川卫长史韩志求见。”

众人精神一振,终于来了。

“宣。”

随着李渊一声令下,马三保将浑身是血的韩志以及三名唐军校尉大步入内,一起参拜道:“微臣/末将参见圣上。”

“平身。”

“谢圣上。”五人等人连忙起身。

李渊从衣着上看,便知道那三名校尉是军方人士,显然是来当廷对质的,怒道:“到底发生了何事,让你们自相残杀。韩志,你先说。”

“启禀圣上。”韩志行了一礼,大声道:“独孤府由武川司负责监督,这些天一直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