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只要宁远(1/4)

作者:六昧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言,“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不在深,有龙则灵。”于山于水如此,于城亦如此※以后世之中才会出现那么那么多的故居和遗址,甚至为了一个名人故居,还会引起两地居民的争吵。

对宁远城来说,出名也只因它迎来了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不然对远居山海关外,墙不高城不深的它来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那使它这般出彩的大人物,便是历史上那能以区区宁前道这么一个小小官职便敢违抗兵部尚书、蓟辽经略使高第命令,敢在金军气焰最盛时说出五年平辽等等狂言的抗清名将袁崇焕。

饮冰室主人梁公启超曾为袁督师做传曰:督师名崇焕,字元素,广东东莞县人◎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县知县》称其少年慷慨,富胆略,好谈兵■老兴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云。后天启二年正月,广宁师溃,督师一人单骑出阅关外,遂擢兵部职方司主事。当时督师曾言关外情况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后因廷臣称其才,故得监关外军。而督师能施自己毕生方略——守关外以捍关内,则起于大学士孙承宗的信任。

天启二年,王在晋以兵部尚书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因在晋无远略,徒作偷安计,所以就议在距关八里处筑重城,会因在晋于蓟督王象乾争论不决,而十三山拥难民十余万,就困不得出,乃使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当是时,崇焕自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承宗与象乾谋,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

承宗既驳八里重城议,便集诸将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虽是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皆持不可,承宗却主崇焕议≡此,距山海关外两百余里的宁远城便逐步走进了世人的视线。

初始时,承宗令祖大寿筑宁远城,大寿度中朝不能远守,筑仅十一,且疏薄不一§启三年九月,崇焕至,乃定规制,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使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分督之,定于明年竣工§使宁远屹然为关外一重镇,让久处战火之中的关外民众能有一个暂存的栖息之所。

故在天启五年,也既无数江湖人士涌入宁远城时,它已是附近两百里处最为富庶安宁的大城◎有袁崇焕他一人在,虽也时受侵扰,却是从未伤及过根本。

而当众多执剑的江湖人士涌入宁远后,先前被遣筑城的祖大寿、高见、贺谦等人也是齐聚议事厅,他们都觉这非一件寻陈,或者说,宁远城并不能像其他诸如开封南京等城一样经历一件那么不寻常的事。

所以当得祖大寿入厅,见到那个虽是不甚高大却仍能给人一种莫大安全感的身影时,便是急不可耐道:“袁帅可知城中发生了什么?”

袁崇焕缓缓转身,虽是未着铠甲,只一身常服地站在桌前,可是当他目光扫过时,还是能给人一种莫大的自信,哪怕他的脸上带着疑惑。

“大寿在说什么呢,我怎听不太明白?莫不是金军又来扰城了?”

“若是金军扰城,老寿定是不会来见袁帅的。”高见笑道,“他现在定是已经骑马披挂上阵了,哪还能这么急急燥燥啊。”

“就是!”祖大寿也出言道,“若真的是那些小贼,我才不会这样呢。可现在进城的那些,明显就要比那金军来得更烦人°们难道都是不曾听说过那凌御风做搅屎棍的本事?按说他在别处搅搅就算了,现在来我宁远城,到底是想干些什么?他莫不是也想揭揭袁帅的短?”

“凌御风?”袁崇焕也笑了起来。“以他现在名声,想不知道都难啊。”指指厅中座椅,待得他们落座后,袁崇焕方又道,“但你倒是说说,相比那些积蕴百年的大家大族,我这小小宁前道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