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037一十五两(1/2)

作者:深水木犀
时近响午,宋宝山还没回来。

卢氏骂道:“这个死鬼,不知晃到那里去鬼混,饭点还不回来。”就叫宋蝈蝈出去找人。

宋蝈蝈昨日傍晚才到此处,对村中并不熟悉,也不知道去哪家找人。刚想说她不去,就见卢氏一副又要开骂的架势,摆摆手道:“罢了,我去。”

出得门来,见山村虽小,其实最得野趣。

宋蝈蝈启蒙时,县官老娘也曾亲自手把手教她念诗词。

初学“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 十枝花”。

后习“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俱是描写山中乡居景致,清新淡雅。此刻又是入秋时节,便是正午时分出门,阳光也不蛰人。

宋蝈蝈出门走了两步,觉得比在家里还自在些。又吃了个兔子腿垫着,肚子也不饿,就在村里随便逛起来。有村人看到她,表情就有些古怪。

最后到了一户人家院子前,里面走出个老态女子。招呼宋蝈蝈过去,问道:“小玉,可是你娘又不给你吃饭。你莫要怕,婶子给你拿馒头。刚蒸出来的,可香。”

她叫宋蝈蝈稍待,真个转身去了灶间拿东西。

宋宝山家的那支人脉不旺,到了他自己已是几代独苗。

这家的主人是宋宝山的一位堂哥,他家那支恰好和宋宝山家相反。向来儿子多,田地早早就分光了。

堂哥没得法子,就出去做了满山跑的货郎。后来靠着童叟无欺,勤勉做事,也赚了些小钱。起了这处屋舍后,又从村外领回来个高氏娘子,便是眼前的这位婶子。

可惜高氏娘子生的儿子还小时,宋玉的这位堂叔就不幸遭遇意外离世了。

高氏娘子来自外乡,娘家早没了人。妯娌又多,那时公婆也还没死。若不是身边还有个儿子,她在这山村也是呆不下去。

高氏是个能吃苦受累的,一个人挣扎着把儿子拉扯大了。这个儿子长大成人后,便子继父业做了货郎。虽比宋玉年长五六岁,但至今尚未娶妻。所以平日多数时间,他家儿子出门去贩卖针线百货,屋里就只剩下高氏一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即便是宋家村都姓宋,大家也都差不多一样的穷,可仍然免不了口舌是非。

高氏的儿子做着小本买卖,如此便比一味土里刨食的人家,手里多些闲钱。某些人恨人有笑人无,就和她家有些龌龊。

高氏能耐着性子,为了儿子也不敢声张。平日便越发少与人来往,倒还落个耳根清净。只是她身子早年劳苦受了亏,儿子不如女儿细致,又老是出门在外,便有些地方照料她不到。又没有邻里帮衬,有时不免作难。

高氏自己没有女儿,觉得小玉处境可怜。偷偷给过她东西吃,小丫头知恩图报。常趁着卢氏不注意,过来帮着高氏穿针引线之类的小事。一来二去,小玉与她处的比跟亲娘还好。

今个响午饭点,高氏见宋蝈蝈独个出来。以为她又在家里受了委屈,便招呼她来家里吃饭。拿了馒头出来,见宋蝈蝈还在篱笆墙外站着。

高氏怪道:“你这孩子,出去一趟,怎么还和婶子生分了。”叫宋蝈蝈进来吃过再回去。

宋蝈蝈听了这话,晓得这是旧日那个“宋玉”积攒下的善缘。忙好言谢过高氏,解释说自己出来是找宋宝山的,要尽快找到人,家里弟弟和母亲还等着。

高氏闻言,又可惜了一回小玉生错人家。换换二旁人,谁家舍得这样作践一个俊俏小姑娘。硬是把馒头塞到宋蝈蝈手上,看她拿住了,才让她走。

宋蝈蝈揣着两个热乎馒头,身上暖和,心里也暖和起来。看来这个阴阳颠倒的世界,也不全是些糟糕的人,还是有好心人的。

谢过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