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三章、变换国籍(1/3)

作者:新海
1852年6月25日,奥地利再次出兵进攻奥斯曼帝国,一个月内转战塞尔维亚、波黑地区数百里,解救了被奥斯曼帝国奴役的大众百余万,将文明的曙光传递到了巴尔干半岛……

以上是奥地利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

实际上奥地利部队只是在奥斯曼部队撤离过后,吸收了当地的防务,保持了社会秩序。

这年头的塞尔维亚地区还好治理,乡下的农奴很循分,城市固然有暴民出身,可是还停留在街头混混阶段。

在奥地利的铁拳之下,这些奥斯曼帝国的余孽瞬间灰飞烟灭。剩下的看上往都是循分的好孩子,当然这也和奥斯曼人撤离的时候带走了大批的青壮不无关系。

这不是奥斯曼人的好意,也不是他们干了蠢事。战斗需要大批炮灰和民夫,要是留下这些青壮就是在资敌。

多瑙河流域两公国就是一个例子,现在俄军至少从当地征招了十五万民夫,必要的时候这些民夫也可以变成士兵。

假如没有这些人的奉献,俄国人就只能从国内抽调民夫了,沙皇政府不是傻子,这样的选择题自然会做了。

从国内抽调太多的青壮出来,也是会影响生产的,而在两公国抽调民夫就无所谓了。这里是属于奥地利的地盘,丧失再惨重俄国人也不心疼。

俄国人不在乎,弗朗茨也不在乎。没有俄军的暴行,怎么能够烘托出奥地利的好呢?

现在这些罗马尼亚人,还没有参加奥地利国籍,他们不是奥地利人,也不曾向奥地利缴税,奥地利政府自然没有任务给他们供给掩护。

至于因此造成的经济丧失,那就更不值得一提了。这些地区根本就没怎么开发,无非就是粮食减产而已。

厚黑一点儿想,假如这些青壮在战场上丧失惨重,未来奥地利统治当地的难度,还会降落一个档次。

想要避过俄国人征招,参加奥地利国籍就是唯一的选择,俄国人是不会征招奥地利人的。

大家各取所需,俄国人获得了大批的民夫,奥地利也发放了不少国籍出往,收了一帮拥护者,在这个问题上俄奥两国合作的非常兴奋。

这次塞尔维亚攻略,尽管奥地利政府投进的气力小,可并不意味着就不器重了。恰恰相反,弗朗茨还非常器重这个未来的祸乱之源。

为了在源头上掐灭这个欧洲的战乱之源,奥地利政府还制定了专项措施。

军管是必须的,清洗当地的奥斯曼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善后,弗朗茨还特别批示,运送了大批的面粉、豆粉过来当接济粮。

贝尔格莱德的地理条件,在巴尔干半岛可谓是得天独厚。

位于萨瓦河和多瑙河会合处,也是潘诺尼亚平原和巴尔干半岛的相遇处。作为欧洲与近东地区的联络点,素来都有“巴尔干之钥”的美誉。

不过现在贝尔格莱德的守备司令官艾萨拉斯帕夏,就不感到这个巴尔干之钥是什么利益所。

周边地区都放弃了,就留下了他这个倒霉蛋,守卫这座孤城。

放弃贝尔格莱德跑路,这个想法不只是一次在他心目中涌现,但是艾萨拉斯帕夏不敢付出举动。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给他下了逝世命令,要他守住这座巴尔干半岛的门户之城,为奥斯曼帝国未来的反攻奠定基础。

对反攻塞尔维亚,艾萨拉斯帕夏是唾之以鼻。要是奥斯曼帝国有这实力,这场战斗也不会打到这个地步了。

出这个主意的人,显然是要坑他了。作为政治奋斗的失败者,艾萨拉斯帕夏是有心里筹备的,早在近东地区措施之初,他就递交了辞呈,成果被驳回了。

现在摆在他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守住贝尔格莱德,要么战逝世杀场。剩下的路他都不敢选,逝世他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