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38章 鲁中根据地(1/2)

作者:袁大为
第638章 鲁中根据地

随着新四军的转危为安,八路军总部又将发展的目标对准了回绥一带,然而,回绥一带八路军的兵力单薄,所以,需要从其它的处所调兵,而从哪里调兵呢?所有人将眼力看向了大虎山根据地。

此时的大虎山根据地,算得上兵强马壮,全军高低,光是正规军就有七、八千人之多,再加上民兵和区小队,总兵力超过万人。

如此壮大的兵力,成为四周日伪军与顽军极为忌惮的一支气力。

也正由于如此,大虎山根据地就算在短时间内抽调走部分气力,也不会影响到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八路军和新四军新成立的总部在商量之后决定,由大虎山抽调出一支部队,到华北往,声援华北地区,特别是回绥地区。

此时的回绥地区,国民革命军重要由傅将军的三十五军在驻守,而日本人则会合伪蒙军打进了回绥,此时又调集了两个师团进攻回绥,盘踞了有利的表势,而回绥与陕北边区是极为接近的,假如不能把鬼子赶出回绥,那陕西随时有可能受到鬼子来自回绥方向的攻击。

所以,八路军总部急切的盼看大虎山根据地能抽调出人马进进回绥地区,协助傅将军守住回绥。

任务下达到大虎山根据地,韩文正立即开会研究,决定派出精悍部队进进回绥,守卫党中心的后花园。

由于事关重大,守不住回绥,那么党中心所在的陕北将会有失,所以这一次,韩文正带走了原有部队的大部分精锐。

就在这时,军部又来了命令,鉴于大虎山根据地离回绥路途过于远远,所以往坚守回绥的任务由山东军区完成,从山东军区抽调兵力进进回绥一带。

但山东军区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而且敌情很严重,所以,在山东军区部分主力北上回绥之后,必须有一支部队进进山东,弥补山东军区兵力的不足,党中心和新四军总部在商量之后,一致认为,这个任务,非大虎山的三团不可。

命令来的非常忽然,于是韩文正决定,在短时间内出发,当然,在出发之前,必须先挑选出能够出征的部队和人选。

经过紧急会议,韩文正决定将全部大虎山的部队进行重组,提拔出精锐的部队,到山东往。

随后,韩文正对全部大虎山根据地的部队进行了整编,一共编组了九个野战营,以及一个警卫连,响箭大队,淘汰下来的部队都改成处所守备部队。

这十二个营中,韩文正决定带领三个营、警卫连和响箭大队前往山东,余下的则留守大虎山。

带走的这三个营,是战斗力最强的三个营,包含刘铁的一营,吴崖的二营,以及杨大眼的三营,二楞子、杨彬、谢坤、杨开祥、荣光等人留守大虎山。

至于响箭部队,韩文正是必须带走的,而且根据官兵们的意愿,毛熊、于小光、杜锋、范子铭、易小天纷纷回回响箭,固然带的兵少了,但是他们的职务不变,依旧是本来的营连级别。

由于军情紧急,所以韩文正不敢多做耽误,立即带领部队北上,进进山东地区。

由于一路上要经过鬼子的占领区,所以部队的举动速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终极还是有惊无险的经过了鬼子和伪军设置的关卡,进进了山东根据地。

山东根据地的部队最早是天福山等地起义的队伍,这些队伍在山东地区不断的主大,终极成立了山东纵队,在山东一带保持奋斗。

1939年3月初罗师长与陈政委率八路军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进进山东鲁西地区。1939年8月1日,山东纵队正式组建为八路军第一纵队。

到1940年底,山东抗日根据地面积已达3600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成为接洽华北与华中两大敌后战场的枢纽。在山东的八路军也发展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