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问(2/3)

作者:武陵年少时
修常认为,自己与王粲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名声,他潜心在家修学,是故申明不显,而王粲只是得蔡邕夸赞,就早传盛名,这让杨修如何会服气。

索性这回承明殿策试,两人都要登殿应答天子的策问,若能在此获得天子青睐,无疑能让自己的申明迈上一个更大的台阶。在旁人只想着侥幸登庸,得选秘书郎的时候,杨修、王粲等人却在想着如何让天子与大臣另眼相看了。

在场众人大都是出自名门,杨修收回放在王粲身上的眼力,无意间瞥见其身旁站着一人,此人其貌不扬,未曾相识。杨修睦奇问道:“敢问足下姓氏?”

“不才扶风法正。”那少年答道。

“喔。”杨修想起来了:“你是廷尉正的儿子。”

哪知一句无心之言,竟触动了对方敏感的心弦,惹得对方大为不满:“怎么,你是瞧不起家父,还是瞧不起廷尉正?”

“不、不,我尽无此意!”杨修赶忙解释道:“只是在场多出公卿之家,我一时惊奇……”

这解释更是让法正愈加恼怒,他家固然也算处所豪族,但跟大汉顶级豪族弘农杨氏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法正自小除了矢志报国以外,更还有光大门楣的愿看。此时被杨修无意冒犯,法正被刺伤了自尊,碍于场合,他冷哼一声,索性不再理会。

杨修难得以求饶的语气跟人解释,没料到对方心气竟如此狭窄,一时下不来台,也有些恼了。两人就那么杵在地上,谁也不理谁,跟场中其余三两结伴的人比起来极不和谐。

未过多时,殿中悠悠传出一声深远高昂的声音:“制曰:诸生进殿!”

队伍立即安静了下来,按照谒者台官员的事先教导与家中长辈的吩咐,众人有条不紊的进进承明殿。趋进宣名,稽首叩拜之后,便依次坐在殿中早已准备好的单个案席上。

为了这次测验,天子特地扩大了领域,朝中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少说也有百人,再算上士族名门的子弟,各郡推荐的童子俊彦,怎么也得有两百多人应试才对。

可天子坐在当中,看着眼前近三十个年轻人,心中很不是滋味。固然,能有机会看秘府躲书、并在天子身边陪读,在仕途上和学术生活上都是一个士人梦寐以求的终南捷径。

但很多关中豪族和朝中公卿未有将子弟荐举进来,其中原因,不用深想天子也知道,无非是担心目前的朝中局面,畏惧李傕等残部率兵重复,王允势大难制,天子会成为纷争的中心。

这些人不愿意送或者只送旁支子弟参加策试的行动,天子固然不喜,但心里也是表现懂得。

但除了忧心局面的以外,还有一些人将宝全压在天子身上,比如弘农杨氏、还是最近由于马日磾的举荐而在朝堂申明鹊起的京兆韦氏,他们推荐的都是家中嫡子,本族的未来,这无疑让天子很是宽慰。

见众人都进来了,天子就说道:“自迁都以来,文教衰落,风气靡靡,贤才流离于江湖,高士隐逸于山林。德教不兴,至于万民不安,要拨乱理烦,除了修武备,肃文治以外,德化文教也必不可少。诸位都是年轻俊彦,当以兴复汉室、拯民水火为己任,精研经术,学以致用。”

杨修等人皆肃然称是。

于是便先是同一作答的‘对策’,侍中杨琦开端叫人分发题策,每人的案头上都摆放着书写用的缣帛、笔墨等物。题策下来后,杨修第一眼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句话:“何谓‘要君者无上’?”

这话出自汉朝官方经典《孝经》,全句是‘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宗旨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