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1/2)

作者:武陵年少时
“君看随阳雁,各有衣食计。”————————【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国子监’是陈纪在临往前,天子对他交代的‘第三处’要改革的事宜。为了防止太学有士人与冷士争抢员额,又为了适时的给利益受损的士人群体一个补偿与收买,天子利用以往‘自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的成例、以及孝明天子准许元勋之后、四姓小族另开学舍的故事,单独设立一个贵族学校,定为国子监。

国子监设祭酒一名,其余设教习若干,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的大儒来授业,一应体制与待遇比照太学、甚至比太学还要优越,地位天子也早已选好了,就定在长安曾经的贵族聚居区,尚冠里。

陈纪重重点头,见黄琬对天子所提出的改革方法并无异议,甚至大为同意,陈纪自己也就不觉势单力孤了。有了黄琬的背书、再加上其身后杨氏的支撑,这一次太学改革、国子监新建,不仅将成为他莅任太常以来的重要良政、只要运作得当,更能为他助长在士人中间的名誉!

“既然子琰也无异议,不妨在我与赵子柔具事奏陈以后,另行谒阙上疏?”陈纪出于两家情义、以及平素里对黄琬清看才干的敬佩,好心为对方打算:“你也闲居这么久了,我耳顺之年尚且进朝为官,你不过才知天命,如何不能再为国家尽能效忠?”

他这番话多半是出于爱护黄琬的才干,想让他再度出仕为国效率、另一个缘故则是盼看黄琬在起复之后,能与他同气连枝,成为他在朝中值得互相扶持的一个臂膀。

“是啊,黄公。”冷落在旁的陈群忍不住开口了,他适才在陈纪来之前,便与黄琬闲谈过一段时间,知晓对方尽无‘退居田园’之心,不过是暂且蛰伏,以待良机而已:“朝中诸公,太尉董承粗暴无能、德不配位;司空赵公虽有清名,却一味奉迎陛下,未见有何匡正之举;司徒马公庸懦而少机变,不敢担负。既有申明,又能为国事有所裨益者,唯黄公是举!”

“尔来长安不过两日,对当朝诸公倒是知悉于心。”黄琬不忙回应,先是笑说道。

陈群讪讪的笑了一下,另一边的陈纪倒是说道:“此子虽居于末座,倒是有好一番话要说呢。”

“哦?”黄琬笑脸淡了几分,看向陈群,说道:“愿闻其详。”

陈群与陈纪对视一眼,而后说道:“在下只是有些怀疑,不敢当得大言,既然黄公有所垂询,在下便只好言尽。依适才家君所言,陛下想改革太学,于员额、选士等处多行方便,以广纳冷士。为了表现公允,陛下又允准家君荐举德才著看的大儒添补博士、又新开国子监……而在下却认为,陛下对太学改制,于寻常士人也多有惠及,未必会有太多人兴而劝阻,若单为如此而特加恩惠,未免太过了些。”

他有意避过了此事对身为太常的陈纪所带来的种种利益,单是说天子为了换取士人对扩大冷士进学的支撑,特开国子监以优厚士人,这未免太过。要知道在朝的官员固然多为豪强、大族出身,但像陈纪、黄琬这样相对开明、有必定权威的老一辈士人,甚至会在保证公允的条件下,主动支撑天子不拘一格造就良才的作为。

天子完整可以收买这些开明的大臣,以最少的代价换取这次改革的成功,可却为何一来就做出这么多示好?所以天子的这一系列做法在陈群、乃至于陈纪看来,都有些变态。

由于天子在他临往前莫名的一番问话,问陈纪与黄琬是否有交情,这让陈纪事后心有所感。所以在出宫之后第一个来寻的就是黄琬,认为天子问他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在暗示着什么。

如今看黄琬听完之后,未曾丝毫抵触,反而一副早有定计的样子,陈纪便能笃定,答案就在黄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