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五章 撰集经传(1/2)

作者:武陵年少时
“光武复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后汉书·儒林传】

“此言大善。”天子赞成道,复又看向一旁的荀攸、贾诩等人:“诸君认为如何?”

贾诩最是熟知关中各豪强高门的情况,固然依然没能将探子彻底打进内部,但对于各豪强名下田产、奴仆、甚至是家财几何都大致摸了个明确。即便豪强会有所隐瞒,但也不妨碍贾诩对他们的调查,此时他闻言答道:“听闻关中躲书之家甚繁,若是陛下有诏,求遗书于天下,想必也不是难事。”

荀攸看了贾诩一眼,补充说道:“躲书皆传家之本,朝廷若是骤然搜集,如同夺人之财。不如诏使各家暂且献上,由将作监抄写刊印之后,再如数发回。如此既不损其利,又能得其书。”

天子也明确,若是没有威胁利诱,这些豪强未必会如实如数的献上躲书。为了避免因搜书而引起士族不快,他还是决意采用相对温和的做法:“合该如此,自从朱皓将秘府躲书的书目上呈以来,我一是不满于区区四万余卷的躲书、二是不满于卷帙浩繁、良莠不齐。所以一直想搜集天下躲书,与现存秘府躲书一同遴选其中经典,编录成一部大书。也算是继续先贤尽学,为后代子孙留下文治基业。”

他转而看向早已期待不已的崔烈,说道:“崔公经术高深,人也老练。此次献书有功,这搜书编订的事就交由崔公来做,即日起,崔公转任侍中、领光禄大夫,总校五经,一如刘中垒故事。”

饱览天下图书、著书立说,哪个士人不想如此?崔烈眼中熠然闪光,问道:“敢问陛下,书集既成,可著名称?”

“就叫《皇览》。”天子说道:“此书一旦编成,便定为我、乃至今后皇子必学之书,传之于世。”

这等若是将其拔高到皇室家学的地步了,若是自家所撰之书能为之看中,编进《皇览》,就如同对作者本人才学的一种确定与褒奖。崔烈可以想见,在未来必定会有无数饱学之士渴看将自家学说选进《皇览》,并以此为荣。而对于《皇览》的重要编订者崔烈,这等若是一个交好天下士人,并且适当夹带、成绩自家学名的好机会。

不等崔烈谢恩感谢,天子便对荀攸说道:“荀君回往后,便以此拟诏,下发中台施行。至于京兆尹的地位——”

天子没有想以往那样,为了造就、锤炼王凌而有意拖延京兆尹的任命、或是选派崔烈这样不更俗务的上官任其施为。反倒是前脚刚提拔崔烈,后脚便决定了继任人选:“上林苑令胡邈办事勤恳,练达事体,即擢为京兆尹。”

崔烈有些惊奇天子的任命,他不禁侧目看向站在末尾处的长安令王凌,只见对方面色苍白,脸色很不对劲。

胡邈不仅是太尉董承的亲信,更是一个极会来事、找事的人,荀攸想起当初天子在郊外视察屯田,身为上林苑令的胡邈为博眼球,不惜当着劝农令第五巡的面抢答。固然他最后还是由于没有答到点上而被天子斥责,但他那擅长钻营取巧的性子却给荀攸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若是胡邈接任京兆尹,且不说其背后的太尉董承对王凌身后的司空黄琬的仇怨,就说是胡邈本人,也尽不会让王凌如崔烈在任时一样,坐视他当着长安令的官,干着京兆尹的活。

王凌今后的权利势必会缩水,名看不断上升的势头恐怕也会被胡邈压抑下往。

天子这么安排,似乎与他平日里对王凌刻意栽培的态度不符……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天子对王凌态度的转变?是王凌哪里做得不对、抑或是要敲山震虎,对付其背后的黄琬?

崔烈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确,只在一边暗中庆幸自己得以逃脱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