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41章 有得有失(2/3)

作者:零点浪漫
也没法催促海汉,因为这些细节在事前向他们展示的合同内容上的确写得清清楚楚,这些货物都需要在确定订单之后才开始组织生产发货。所以虽然双方代表都对交货一事表现得十分急切,但他们的催促对于按照自己步调节奏做事的海汉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当然了,考虑到公平原则,海汉既然没法一次性把军火装备交付给买家,那么买家欠下海汉的百万借款,也不用立刻偿还全部,而是根据交货周期,分期进行还本付息。荷兰与海汉目前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贸易往来,而马打蓝今后在军事领域都要倚重于海汉的技术支持,因此倒也不用担心他们会恶意拖欠这笔借款。

两国代表各怀心事,都婉言谢绝了海汉准备的晚宴,打算赶紧回去撰写报告,将目前的情况尽快回报给后方,以便能够尽早开始作武器装备接收的准备工作。他们可不能等到海汉完全交付订单内容之后才开始进行部队的训练,越早形成战斗力,就能给对手造成多一分的威胁。

于是晚宴便完全成了执委会的庆功宴,海汉喜提总金额近六百五十万元的军火订单,毛利至少是在四五百万元上下,确实是值得好好庆祝一番的喜事。此时距离马打蓝使团来到三亚提出军购要求,才不过半个多月的时间,海汉官方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了顺水推舟的作用,可以说这一笔军火买卖完全是天降横财,根本就是官方计划之外的收获。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操作了这样规模的军售项目,各个部门之间高效率的协作和配合都是功不可没。海汉如今的职能机构分工和官僚体系虽然比起几年前复杂了许多,但好在有重大事情时,执委会这个特殊权力机构能在最短时间内调动整个国家的资源力量来达成目的,这正是同时代其他国家所欠缺的执政手段。

就比如这次的军售项目,尽管军方、兵工厂、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政治态度,但在执委会的协调之下,各个部门能够很快整合到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发力,这就真的是体制所带来的好处了。

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对于民众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似乎并不显著,在整个竞购会议都对外高度保密的情况下,海汉国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前些日子被奉为热门谈资的金砖事件,竟然是以这样一种秘而不宣的方式得到了解决。复刊之后的《三亚快报》也没有对此事进行后续的追踪报道,民众的注意力不会一直保持在十几天前的外国人炫富事件上,早就被其他新出的社会新闻给吸引跑了。

但当初让这件事引发社会关注的始作俑者,人生却已经起了极大的变化。快报主编徐正业在后台老板李奈抵达三亚的第二天就被单独约谈,然后就被调离了报社,他的职位由另一位编辑接掌。李奈已经在第一时间看过了那两天的报纸,倒也没有怪罪徐正业捅出这么大的漏子,只是此事引发了执委会的关注,李奈作为报社的后台老板,总要向海汉官方作出一点悔过的姿态才行,把负责人去职调离大概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手段了。而李奈名下的生意众多,要再给徐正业安排一份工作倒也不难。

至于事情的另一位当事人,当时负责撰写文章的记者荀鹏程,却已经主动办了离职手续自行走人了。在报社的同事看来,荀鹏程是不想被老板辞退才会主动走人,也算是很有骨气的做法了。而李奈倒也不太在乎这种小员工的离职,不过是个能写文的秀才而已,要从新移民里招募到类似能力的人来顶替并不困难。而主编徐正业自身难保,自然也无法去顾及到被他牵连的荀鹏程了。

但荀鹏程的离职内情可并非他们所想的那样,事实上在整个事件前后,从中受益最大的个人可能就是荀鹏程了。马打蓝使者罗洪的登门拜访,荀鹏程也是看在钱的份上随意指点了一番,竟然阴差阳错地促成了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