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八章 弄不懂的渤海(1/2)

作者:郁榕
辽河平原的扩张其实顺理成章,不需要做多少准备,从游骑兵师到达辽河,金德县,千山县稳定下来,李锦就直喊闲得要发毛了。

部队除了训练,就是帮老百姓做事。但是随着乡镇基层建设逐步到位,其实他们也没有多少事。每天除了轮流和护卫队搞对抗演习。就是出去骚扰辽军,现在辽军基本上在广州和沈州附近不出来。

耶律**不敢派散兵出来,因为出来被李锦的抓住,就是一坨待宰的肥肉。耶律**已经放弃了与渤海师争斗。他觉得没有意义,刘胡一所在的铁桥镇现在彻底包在了渤海师的势力范围。凡属家中与汉人有关系的人都在往辽河下游跑。契丹也好,女真也好,都是如此。耶律**挡不住,也不想挡。他也没有向辽庭报告。

怎么报告?渤海师掠地是掠地了,可是没有攻城啊。理论上,耶律**还没有丢一块土地。

倒是原辽阳留守,南面宫帐任命的辽阳节度使上表是渤海王经常进入领地劫掠人口。辽阳留守可以这样。耶律**能这么吗?那不是打自己的脸?

七月,往下游跑的人口挡不住不,连显州和乾州的人跑。

耶律阮才察觉到了危险。

耶律阮一面派人到开封直接郭威,既然两国已经停战,为什么渤海王还不断进入辽土劫掠人口。一面派室昉出使渤海。

郭威在此时表现了足够的诚意,他下诏各地不得再进入辽国劫掠人口。只是在给高继冲的诏书中戏谑道:你抢别人的人口,还不如把地方也抢了,这样总不是劫掠人口而是收复失地了吧。

不知道这个诏书是不是郭威写的,宣读的太监笑眯眯地宣旨的时候,众人都在下面暗笑。

七月,夏收全部完毕。登州、沧州、青州等地的粮价就彻底崩了。

粮价暴跌,反而救了淮阴侯一命。只是莱州,慕容彦超已经彻底不能控制,虽然那里的官员仍然听命于淮阴侯。可是这些官员令不能出县城啊。

粮食下跌,连带着矿产品也下跌。渤海郡的出产更加贵了。

孙睿永有些看不懂渤海要干什么。渤海郡这是要完全不出口的节奏吗?难道渤海郡不想赚钱?

渤海出产的轴承,孙睿永已经用不起了,他催促那些世家尽快生产替代品。只是孙睿永感到似乎风评暗暗有了一些转变。其中一条就是孙睿永利欲熏心,助纣为虐。这还不是老百姓这么,是除了长沙府之外的所有人都这么。孙睿永恍然大悟,这是皇上要避自己离开赵匡胤了。

很快,朝廷的任命书到了。调孙睿永道户部任户部侍郎。主户部铸币事务。

赵匡胤出乎意料地没有挽留他,而是恭恭敬敬地给他送行。

赵匡胤,也许有野心,但是此时,他对郭威和郭荣敬若天人,他想建功立业,但绝对没有称王称帝的心。他的心还没有膨胀到那么大。

孙睿永只好北上进京。负责监视孙睿永的人本想在此时干掉他,不过有人带着高继冲的密令阻止了行动。因为只要孙睿永不在赵匡胤身边,而陷入了吏部这个大酱缸里面。他还能有多少作为?敬梁等人认为孙睿永虽然有才,但是并不善于为官。他毫不掩饰官商重利,可是朝廷中,有清官重名。有谏官忠君,有的官重权,有的只是保身。唯独有商人气息的官员不受待见,毕竟那是儒家的天下。儒家认为商人重利。是最卑鄙,最不可信的人。

孙睿永没有靠山,脾气还不好。能保住命和位置就不错了。

他筹建的银行,真正的主角不是他,而是世家,其中还以王家为最大。世家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孙睿永相处了一个好法子,世家们当然会照着做。但是有没有孙睿永,对银行业务,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江南银行一如既往地支持赵匡胤,五个州的税收足以保证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