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五章 一个未来的大神(1/2)

作者:油煎番茄蛋
不过数日,良三准备停当,同锦官院的官差讲好时日,到时便去接了他出城。

贞锦依提前和舅舅说了时间,正好纾锦宛的父母也都住在埠宁会馆,大家互相招呼着搭伴同行。

良铮骑着马,带了车到织造局外接人。良三娘带了几个徒弟送行,她本人早已送了一套白银镶红玛瑙的头面,为纾锦宛添妆,小姐妹们也都各有馈赠,唯有贞锦依神神密密,说有好东西要没人的时候再给她看。

同行的女人只有四个,良三娘派了兰婶儿跟着照料,她便和纾邹氏、纾锦宛、贞锦依同车;岑水生、冬子则与纾锦宛的爹同坐一车。

书院的人并没有和他们约着启程,但出城不多远,仍是遇到了,结果还是一起赶路。

官差有公务,山长有身份,可以坐马车,但其他人资格不够,都坐的骡车。况且是大队人马,彼此也并不熟识,行动难以统一,因而行走速度并不快。

贞锦依与纾锦宛坐在一辆车上。只听得纾邹氏不停地向纾锦宛传授做人媳妇的道理,甚至于说到了以后生娃养娃的事上头。还将机房众人送的东西拿出来检视,又把他们夫妇到省城里买的东西也拿给纾锦宛看,看一样赞一回,又比较起哪位亲戚街坊家的女儿出嫁时有哪些嫁妆,到底不如省城里置办的东西好。

纾锦宛原本个性安静,此时又情绪不高,几乎不怎么说话,她娘说什么只是听着,实在觉得过头了,才干涉一下。

兰婶儿在纾邹氏问到她时,偶尔搭两句腔,基本是出于礼貌。

这么一来,贞锦依完全没法和纾锦宛讲什么私房话,觉得十分无聊,也懒得和纾邹氏搭话,坐在一边将珞眀章送她书取出来看。

那些书都装在一个木盒里,有经史之书,也有诗文一类的闲书,还有几页手抄的文章。她看着那文章眼熟,便把绎之谦送她的诚先生的新作取出来。

因近日忙乱,她从绎之谦手中接了这文章,只晃了眼标题,并没来得及细看。这会儿两份文章放在一处一对照,居然是一模一样的。

看起来诚先生的文章已经流传开了啊。贞锦依心里有些为他高兴,于是捧起来从头读起。

细看之下,贞锦依不住地倒抽凉气。

根据这几年她读过的书,她已经了解到这个世界曾有过三皇五帝,还有过老子孔子墨子。但到了战国之后却与她前世所知的历史走向不同,没有孟子旬子等人,也没出现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儿,因而也就没有了孔孟之道,长期以来,社会上还是延续了汉初尊崇黄老的习惯。

直到汉末,才出现了一个叫作“真子”的人,有感于世事混乱,便将数百年来的道家学说著作等进行归纳整理,又融入了孔子的一些思想,制定了一套含有严格等级制度的学说。然而当时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忙着打仗,他这套“治世之论”完全无人理会,真子只能隐于乡间修书育人。

但后来天下平定,当政者发现他的学说很利于社会管理,于是后来的历朝历代都广为推崇,真子也被尊奉为“圣人”。

因为没有孟子,当然也就没有孟子提出的“内圣外王”“人皆可以为尧舜”等诸多理论。

然而诚先生的文章,却由“花卉林木亦有好美之意”“贩夫乡妇亦明行善之理”等事例,提出了“万物皆有美丑之辩、喜厌之心、善恶之论、正邪之思,人为万物灵长而尤甚”,极其接近于孟夫子“四端”的提法。

最后得出的总结论“趋善去恶、趋正去邪乃人之本心”,差不多就是“性本善”的翻版。

贞锦依回想曾与田老安人说过花草也爱美,以及姥姥养鸡鸭都舍不得杀的故事;再想想绎之谦送她文章时说的“你定然乐意看”,毫不怀疑诚先生多多少少是受了这些故事的启发,总结出来这套学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