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先南后北(1/2)

作者:芸阁
柴荣不仅精力充沛,做事雷厉风行,他还更是一位有着雄心大志的皇帝。

自唐末几十年以来,后周是第五个中原王朝,在它之前,建立了四个,也扑街了四个。

平均算下来,一个朝代也就十几年的时间,几乎都是二代而亡。

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朝代的建立者都有着几个共同的特点:

建立者在称帝前猛如虎,吊打藩镇,剑指天下;称帝后一个个都仿佛被灌了金汁,迷了心智……

就像后晋那个将燕云十六州献给辽国的“儿皇帝”石敬瑭,在称帝前他也是乐善爱民,在当地颇有贤名,称帝后就是各种骚操作不断,把天下百姓搞得欲仙欲死,苦不堪言。

至于他们的继承者,那更不用说了,被郭威搞死的后汉皇帝刘承祐小朋友,都算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了……

如今天下已乱,建立者不争气,继承者也不争气,国家又怎会不亡?

但所幸后周不是这样,柴荣自认为他是一根优质的“柴”,比那些“废柴”要厉害得多。

他有信心有能力,可以确保自己的帝国不会走前朝的老路,这也是他从继位以后就一直在做的:开展灭佛、澄清吏治、整顿禁军、建设学社、大兴农业、兴修水利……

在稳固国家,确保不会二代而亡的同时,他的心中也逐渐有了更大的野心……或者说雄心。

天下乱了这么多年,中原王朝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原”王朝,除了淮河到黄河之间的这点小地方,江南有人了、蜀地有人了、燕云有人了、河西也有人了……

虽然号称中原王朝,但其实后周的地盘也并不比那些割据的地方政权大多少。

这也好意思自称中原皇帝?

柴荣不禁陷入了沉思。

这不行,他家太小了,得扩建。

不说和那些千古一帝比,但至少统一是最低标准。

于是在把国内的情况基本整顿了一遍后,在登基的第二年,柴荣举行了一场名为“平边策”的测试。

平边策,顾名思义就是平定边地的策略,再简单一点说就是:先打哪个?再打哪个?

“平边策?看来陛下是有一统天下之心啊……”府邸内,赵匡胤看着柴荣最新下达的诏令感慨道。

江晓也拿过那诏令看了一眼,但并没有说话。

“晓,你认为如何?”赵匡胤问道。

“先南后北。”江晓闭眼沉思了一下,随即说道:“先下南唐,平江南;再下后蜀、平蜀地;最后北上,灭北汉,收燕云。”

“先南后北……”赵匡胤皱了皱眉,问道:“为何先是南唐?”

“其一,南唐与我朝边境相交两千多里,若将兵力调集北方或者是西南蜀地,南唐趁机北上,我们根本不可能防得住,就算临时将军队调集返回,南北遥远,士兵疲弊,又还有多少战力能和南唐军队交战?

其二,蜀地偏远,况且蜀道难行,一旦遭遇挫折,必将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蜀中安定三十年,国力雄厚,而我中原之地连连战乱,获胜的可能性太低。

其三,北汉穷苦,民风彪悍,北汉都城太原一直是抵御辽国的重镇,经过几代人的修筑,更是坚固无比,况且其后还有辽国撑腰,实在太险。”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江晓继续说道:“中原疲弊,陛下虽然下达了很多恢复民力的政策,但这毕竟需要时间。

而南唐的江北十四州乃是南唐的产粮之地,若能将其夺过来,其好处自不多说。”

“确实如此……”赵匡胤细细一想,点了点头。

打南唐,即可解决后顾之忧,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原凋零的民力,这确实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策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